小兒隱睾
發生隱睾丸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機械的因素,睾丸下降時要依靠精索的引力,假如精索太短,或粘連,或沒有,則使睾丸不能下降。另一個原因是母體中的促性腺激素不足,或者雖有激素但睾丸發育不好,因此睾丸只能呆在原位,或者下降有限而不能到達陰囊。,上面醫生已經回答很全面了,孩子的情況大一些手術治療即可.
隱睾症又稱“睾丸未降”。它可是一側或雙側的睾丸沒有正常下降到陰囊內。嚴格地說,這也是一種畸形。單側隱睾的發生多是由於睾丸在下降過程中遇到了障礙,走上了岔道,停留在腹腔內或是腹股溝管內,也有的是停留在陰囊的上方。雙側隱睾則多是由於體內的絨毛膜促性激素分泌不足,而影響了睾丸正常下降的生理過程所致。有的孩子雖然睾丸已降入到陰囊內,但在平臥時,原來摸到過的睾丸不能再摸到,此種情況並非真正的隱睾症,而稱為“游離隱睾”。
隱睾症病兒的陰囊發育較小,陰囊內不能觸到睾丸,因此診斷並不困難。但隱睾症確是一種可怕的病症。這是因為未降入到陰囊內的睾丸處於相對的高溫腹腔內,從而使睾丸不能正常地發育,如果年齡已超過10歲的孩子,睾丸仍停留在腹腔內,則其睾丸多已喪失了產生精子的能力。因此,若是雙側隱睾的患兒將造成終身不育症。如睾丸停留在腹股溝管內或是陰囊的上方,則除了局部溫度較高不適宜睾丸的生長外,還容易受到外來的衝擊而發生意外。
睾丸在胚胎發育時位於腹腔內,隨著胎寶寶的發育逐漸往下移動。正常情況下,胎寶寶到4-6個月時,睾丸就已經下降到腹股溝內環口處,7-9個月時下降到陰囊裡。因此,男嬰出生後,可在陰囊內摸到兩個睾丸。然而,在下降過程中,有的寶寶可能一側或雙側的睾丸並沒有完全降落到陰囊裡,而是停留在半路上,最常見於在大腿根部的腹股溝管內、腹股溝外環或腹腔內。有的寶寶則在出生長至7-9個月時,睾丸才下降到陰囊裡。
隱睾為先天性陰囊內沒有睾丸,它包括睾丸下降不全,睾丸異位和睾丸缺失.睾丸下降不全系指出生後睾丸未降至陰囊底部而停留在下降途中的某一部位,包括停留在腹腔內者.臨床上常將睾丸下降不全稱為隱睾.睾丸異位是睾丸離開正常下降途徑,到達會陰部,股部,恥骨上,甚至對側陰囊內.睾丸缺如是指一側或兩側無睾丸,約占隱睾病人的3~5%.在新生兒中大約有4~10%的男嬰出生時睾丸未完全降至陰囊內,生後仍在繼續下降,至1歲時隱睾發生率僅為1~2%,在成人約為0.4%.單側隱睾較雙側多,約為5∶1. 治療: (一)內分泌治療:雙側隱睾可先試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方法如下:1.每日肌注500μ,共20~30天,總量為10,000~15,000μ,2.隔日肌注1,000μ,總量同上.3.隔日肌注3,300μ,共3次,總量為10,000μ.應在3~5歲以前進行激素治療,如果激素治療無效,不宜繼續應用或重複應用,應改為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