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治療
尿崩症能治療好嗎?尿崩症治療方法有哪些?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病因是由於創傷,腫瘤、感染、血管病變、血液病及網狀內皮系統疾病等使下丘腦-神經束受損所致。也有與遺傳因素有關。 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特點尿量多(可達8-10升/日或更多),尿比重低;用興奮抗利尿激素釋放的刺激(如禁飲,注射高滲鹽水等)不能使尿量顯著減少、尿比重顯著提高。 尿崩症能治療好嗎?尿崩症治療方法有哪些?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採用激素替代療法。1、激素替代療法 (1)加壓素水劑 作用僅能維持36h,每日須多次注射,長期應用不便。主要用於腦損傷或手術室出現的尿崩症,皮下注射,每次510U。 (2)鞣酸加壓素注射液 即長效尿崩停(5U/ml),肌肉注射,開始時每次0.20.3ml,以後根據尿調整劑量,作用一般可維持34d,具體劑量因人而異,用時應搖勻。慎防用量過大引起水中毒。 (3)去氨加壓素為人工合成的加壓素類似藥,鼻腔噴霧或滴入,每次510μg作用可維持820h,每日用藥2次。此藥抗利尿作用強,副作用少!為目前治療尿崩症比較理想的藥物,該藥也有針劑可供皮下注射,近年來還有口服製劑,使用更為方便。 2、其他抗利尿藥物 (1)氫氯噻嗪每次15mg,每日23次,可使尿量減少約一半。其作用機制可能是由於尿中排鈉增加,體內缺鈉,腎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到達遠曲小管原尿減少,因而尿量減少,長期服用氫氯噻嗪可能引起缺鉀、高尿酸血症等,應適當補充鉀鹽。 (2)卡馬西平能刺激AVP分泌,使尿量減少,但作用不及氯磺丙脲。每次0.2g,每日23次。 (3)氯磺丙脲可加強AVP作用,也可能刺激其分泌,服藥後可使尿量減少,尿滲透壓增高,每日劑量不超過0.2g,一次口服。本藥可引起嚴重低血糖,也可引起水中毒,應加注意。 3、病因治療 繼發性尿崩症應儘量治療其原發病。 預後: 輕度腦損傷或感染引起的尿崩症可完全恢復,特發性尿崩症常屬永久性。
尿崩症能治療好嗎?尿崩症治療方法有哪些?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又稱加壓素)缺乏而致的疾病。起病往往為漸進性,在數日或數周內病情逐漸明顯,有時可突然起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尿次數增加,尿量增多,繼而煩渴多飲,有時煩渴出現在多尿之前,尿液甚清,不含糖及蛋白質,比重低,通常在1.001-1.005,逐漸消瘦。如在某種特殊情況下,得不到飲水,或是在手術、麻醉、創傷後神志不清,或是下丘腦病變同時累及口渴中樞時,多尿得不到飲水補充,病人可迅速發展到嚴重脫水,出現高滲證群,主要為腦細胞脫水所致的神經系統症狀。根據高滲程度的輕重,出現頭痛、肌痛、心率加速、性情改變、煩躁及神志模糊,可發展至譫妄、昏迷、體溫可降低或出現高熱,引起死亡。病人在用抗利尿激素治療過程中,如果用量過大,尿量減少時,仍不適當地大量飲水或是由於口渴中樞功能減退,皆可造成體內水分過多,出現低滲證群,主要表現亦為精神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