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熱息痛
撲熱息痛為乙醯苯胺類解熱鎮痛藥,其解熱作用與阿司匹林相似,而鎮痛作用較弱。適用於緩解輕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關節痛、神經痛以及偏頭痛、痛經等。本品因僅能緩解症狀,消炎作用極微,且不能消除關節炎引起的紅、腫、活動障礙,故不能用以代替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治療各種類型關節炎。但本品可用於對阿司匹林過敏、不耐受或不適於應用阿司匹林的病例,如水痘、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包括應用抗凝治療的病例),以及消化性潰瘍、胃炎等。應用本品時必要時還須同時應用其他療法解除疼痛或發熱的原因。
撲熱息痛:本品是非那西丁在體內的代謝產生,其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列腺素合成的作用與阿司匹林相似,但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作用弱,故解熱鎮痛作用強,抗風濕作用弱,對血小板凝血機制無影響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在體液內分佈均勻,部分在肝臟代謝,中間代謝產物對肝臟有毒,以葡萄糖醛酸結合物形式或從腎臟排泄,半衰期一般1-4小時。
撲熱息痛該品為對氨基酚乙醯化而得。方法1:將對氨基酚加入稀乙酸中,再加入冰醋酸,升溫至150℃反應7h,加入乙酐,再反應2h,檢查終點,合格後冷卻至25℃以下,甩濾,水洗至無乙酸味,甩幹,得粗品。方法2:將對氨基酚、冰醋酸及含酸50%以上的酸母液一起蒸餾,蒸出稀酸的速度為每小時餾出總量的十分之一,待內溫升至130℃以上,取樣檢查對氨基酚殘留量低於2.5%,加入稀酸(含量50%以上),冷卻結晶。甩濾,先用少量稀酸洗滌,再用大量水洗至濾液接近無色,得粗品。
撲熱息痛的收率為90%,方法2的收率為90-95%。精製方法:將水加熱至近沸時投入粗品。升溫至全溶,加入用水浸泡過的活性炭,用稀乙酸調節至pH=4.2-4.6,沸騰10min。壓濾,濾液加少量重亞硫酸鈉。冷卻至20℃以下,析出結晶。甩濾,水洗,乾燥得原料藥撲熱息痛成品。其他的生產方法還有:(1)在冰醋酸中用鋅還原對硝基苯酚,同時乙醯化得到對乙醯氨基酚;(2)將對羥基苯乙酮生成的腙,置於硫酸酸性溶液中,加入亞硝酸鈉,轉位生成對乙醯氨基酚。
撲熱息痛:藥動學口服後自胃腸道吸收迅速、完全(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後服藥可能降低吸收),吸收後在體液中分佈均勻,約有25%與血漿蛋白結合。小量時(血藥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