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全析
【別名】冷飯團、硬飯頭、紅土苓、土萆薢、山牛、土苓、山硬硬、飯團根、山豬糞、毛尾薯、山遺糧、山奇良。
【採制】 夏、秋二季採挖,
除去鬚根,
洗淨,
乾燥;或趁鮮切成薄片,
乾燥。
【性味歸經】甘、淡,
平。
歸肝、胃經。
【功能主治】除濕,
解毒,
通利關節。
用於濕熱淋濁,
帶下,
癰腫,
瘰鬁,
疥癬,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
筋骨拘攣疼痛、瘰鬁、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60g;或入丸、散。
或蒸露;或釀酒。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
【禁忌】肝腎陰虛者慎服。
忌犯鐵器,
服時忌茶。
【備註】
(1)用本品治梅毒,
可配合金銀花、白鮮皮、威靈仙、甘草等同用。
現臨床上主要用於濕熱瘡毒,
(2)該品對於治療痛風也有一定療效
除濕,
解毒,
通利關節。
用於濕熱淋濁,
帶下,
癰腫,
瘰鬁,
疥癬,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
筋骨疼痛。
土茯苓治療案例及功效。
1、梅毒。
用土茯苓四兩、皂角子七個,
煎水代茶飲。
2、骨攣癰漏(筋骨疼痛,
潰爛成癰,
積年累月,
終身成為廢疾)。
用土茯苓一兩,
有熱加黃苓、黃連,
氣虛加四君子湯,
血虛加四物湯,
煎水代茶飲。
又方:用土茯苓四兩、四物湯一兩、皂角子七個、川椒四十九粒、燈心七根,
煎水代茶飲。
3、瘰鬁潰爛。
用土茯苓切片,
或研為末,
水煎服,
或加在粥內吃下。
多吃為好。
1. 治療頭痛 土茯苓30~60g, 最大劑量120g.再根據不同證型加用相應藥物.治療頑固性頭痛45例, 顯效17例, 好轉27例, 總有效率97.8%.用藥時間最短7天, 最長3個月.【河北中醫 1988;10(6):4】
2. 治療膝關節積液 以身痛逐淤湯為基礎方, 加大土茯苓用量, 輕則30g, 重則達120~240g.一般病情輕者20劑即可見效, 重者100劑收功.【江蘇中醫雜誌 1986;7(9):21】
3. 治療急性菌痢 土茯苓(鮮)、車前草(鮮)各90g, 穿心蓮30g .加水1 500ml, 煎至1 000ml.每服40ml, 每日3~4次.治療67例, 全部治癒.平均治癒天數為3.8天.【新醫學 1972;(7):14】
4. 治療鉤端螺旋體病 土茯苓60g, 甘草9g, 每日1劑, 2次煎服.病重體質較好者, 土茯苓可加至150g, 酌加黃芩、防己、茵陳、澤瀉.治療80 例, 一般服用2~3劑, 重者4~5劑痊癒.【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1971:91】
5. 治療梅毒
a.土茯苓60~240g(必要時可加至250g 以上), 蒼耳子、白鮮皮各15g, 甘草3~10g, 水煎, 日1劑, 3次服, 20天為1療程.治療梅毒400例, 其中隱性301例.通過3次血清檢驗, 轉陰者357例, 進步者26例, 無效者17例, 總有效率為9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