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吃多了會怎麼樣 吃柿子注意事項
柿子營養豐富, 口感滑膩, 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一些人更是喜歡冬天吃柿子, 別有一番味道。 柿子好吃, 一吃難免會多吃幾個, 但是柿子一次性不宜吃太多, 下面將為您介紹柿子吃多了會怎麼樣。
我國傳統醫學認為, 柿子味甘澀、性寒、入肺經, 功能潤肺生津、止咳、消食澀腸、清熱止血、降低血壓、軟化血管、解酒毒、補碘。 《本草綱目》中記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 其味甘而氣平, 性澀而能收, 故有健脾澀腸, 治嗽止血之功。 ”同時柿蒂、柿霜、柿葉均可入藥。
柿子不但味美可口, 而且營養價值很高, 含有豐富的蔗糖、果糖、纖維素等碳水化合物,
柿子雖好, 但禁忌較多, 只有食之有道才能充分發揮柿子的食用、藥用價值。
柿子忌空腹食、忌多食, 忌吃生柿子:柿子含有大量果膠和柿膠酚, 未熟透的柿子還含有鞣質(成熟後含量不及1%, 而未成熟時可達25%), 遇到胃酸可凝結成塊;柿子吃得過多時, 凝塊甚至會變成硬塊--胃柿石, 其表面粗糙, 不斷磨擦胃粘膜, 可導致使胃粘膜糜爛或潰瘍, 引起嘔血或便血等損害。
不宜多食柿皮:柿子皮中含較多鞣質, 更易與胃酸結合形成胃柿石。
柿子不宜與螃蟹同食:螃蟹, 味鹹, 性寒, 有小毒, 入肝、胃經,
柿子不宜與高蛋白食物同食:同螃蟹一樣, 其他一些高蛋白食物如魚蝦、貝類、牛奶在鞣酸的作用下, 亦容易凝固成塊, 形成胃柿石。
柿子不宜與甘薯同食:柿子中含有單寧和膠質, 會刺激胃壁分泌胃酸, 引起燒心等不適感;甘薯含氣化酶, 吃後也會發生燒心、吐酸水、肚脹排氣等現象。
柿子不宜與黑棗、山楂、桔子、石榴同食:植物性胃石以柿子、山楂、黑棗引起居多, 桔子、石榴等也可引起, 這些水果(尤其是未成熟的果實)鞣酸含量很高, 鞣酸和胃酸接觸後可形成鞣酸蛋白, 很難溶于水,
糖尿病人忌食:柿子中因含10.8%的糖類, 且大多是簡單的雙糖和單糖(如蔗糖、果糖、葡萄糖), 因此吃後很容易使血糖升高。 對於糖尿病人而言, 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是有害的。
慢性胃炎、排空延緩、消化不良等胃動力功能低下者, 胃大部切除術後, 不宜食柿子:因為胃酸分泌過多或胃動力差、蠕動慢的患者更容易形成胃石。
柿子吃多了會怎麼樣
柿子中的鞣酸能與食物中的鈣、鋅、鎂、鐵等礦物質形成不能被人體吸收的化合物, 使這些營養素不能被利用, 故而多吃柿子容易導致這些礦物質缺乏。 又因為柿子中含糖較多, 所以人們吃柿子比吃同樣數量的蘋果、生梨更有飽腹感,
柿子的營養價值
柿子 營養價值很高, 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 假如一個人一天吃1個柿子, 所攝取的維生素C基本上就能滿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 所以, 吃些柿子對人體健康是很有益的。 中醫認為其甘寒微澀, 歸肺脾胃大腸經。 具有潤肺化痰、清熱生津、澀腸止痢、健脾益胃, 生津潤腸、涼血止血等多種功效。 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核黃素、維生素等微量元素。
柿子富含果膠, 它是一種 水溶性的膳食纖維,
柿子的招牌營養素十分豐富, 與蘋果相比, 除了鋅和銅的含量蘋果高於柿子外, 其他成分均是柿子占優。 外國俗語雲“一日一蘋果, 醫生遠離我。 ”但是, 要論預防心臟血管硬化, 柿子的功效遠大於蘋果, 堪稱有益心臟健康的水果王。 所以“每日一蘋果, 不如每日一柿子”。
秋季吃柿子的禁忌
1.不能空腹吃。
柿子含有大量的鞣酸, 鞣酸可在胃酸的作用下沉澱凝結成塊留在胃中, 形成“胃柿石”。 胃柿石不易粉碎, 越積越大可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潰瘍, 嚴重者可造成胃穿孔。
2.不要與含蛋白高的食物一起吃。
含蛋白高的蟹、魚、蝦等食物在鞣酸的作用下,容易凝固成塊,形成胃柿石,所以應避免同吃。
3.吃後要漱口。
柿子含糖量高,又有果膠和鞣酸,食用後不注意口腔衛生,可損壞牙齒,兒童容易形成齲齒,所以吃柿子後要及時漱口或刷牙。
嚴重者可造成胃穿孔。2.不要與含蛋白高的食物一起吃。
含蛋白高的蟹、魚、蝦等食物在鞣酸的作用下,容易凝固成塊,形成胃柿石,所以應避免同吃。
3.吃後要漱口。
柿子含糖量高,又有果膠和鞣酸,食用後不注意口腔衛生,可損壞牙齒,兒童容易形成齲齒,所以吃柿子後要及時漱口或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