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強脾弱的孩子怎么調理
胃強脾弱的患者現在是相當多,在發生后就會經常的出現一些不同程度的癥狀表現,會使得自身處在一個亞健康的狀態,讓人們對于這種情況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通過一些檢查來進行中藥材調理,很多西藥都是無法去調理好患者的身體,只有中藥材才能夠達到這個作用,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去治療。
脾胃虛弱,為中醫名詞術語。脾胃虛弱含義比較籠統,包含了脾氣虛、脾陽虛、脾不統血、中氣下陷、胃陽虛、胃氣虛、胃陰虛及脾胃虛寒等中醫證候。其中脾氣虛是脾胃虛弱的基本類型,脾氣虛證是指脾氣不足,失其健運所表現的證候。多因飲食不節,勞累過度,久病耗傷脾氣所致。“脾氣虛”一詞出于《內經》,如《靈樞·天年》篇中有“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的論述。
其后歷代醫家對脾氣虛證進行深入研究及發揮,指出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為后天之本。若先天稟賦不足,或素體脾胃虛弱;或后天失于調養,或飲食不節,饑飽失常,或勞倦過度,憂思日久,損傷脾胃;或年老體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氣未復,失于調養,均可使脾氣虧虛,運化功能失常,導致氣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氣虛證。
1.治療原則
脾胃虛弱的為健脾益氣,助運化濕。主要方劑: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常用中藥有黨參、白術、茯苓、山藥、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陳皮、砂仁(后下)。可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服。
如時見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膩者,加蒼術、厚樸;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隱隱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氣懶言,便瀉不止,甚至脫肛,加黃芪、升麻、葛根;兼夾濕熱,口苦舌黃,或大便夾黏凍,加黃連、馬齒莧。
2.主方運用
(1)六君子湯適于脾虛諸證。
方藥:黨參、白術、茯苓、陳皮、法半夏、炙甘草。
脘腹痞悶脹痛,惡心嘔吐者,加木香、砂仁、藿香;若泄瀉而兼腹中冷痛、手足不溫者,可加炮附片、干姜;或咳嗽、痰涎較多且有嘔惡、頭暈者,加竹茹、枳殼克;若久咳痰多而清稀,氣短乏力者,加炙紫菀、款冬花、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