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壓迫咽喉癥狀
頸椎病大家應該都知道,可很多人不知道頸椎病其實是分很多種類型的,頸椎壓迫咽喉實際上就屬于頸椎病的一種,醫學上稱為是食道型頸椎病。頸椎病不是很好治療,不過早期的治療依然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就需要知道頸椎壓迫咽喉癥狀,一旦發現及時的進行醫治。
癥狀
食道型頸椎病是以咽喉干澀、咽喉部疼痛、明顯異物、吞咽困難、音啞等咽喉、食道癥狀。 X線側位片出現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反張、前曲度加大、椎體移位、椎體前緣增生,以及食道后壁粘膜炎性滲出、不同程度的潰瘍、憩室形成等病理改變為診斷依據的頸椎病。
臨床診斷
診斷標準
1.吞咽困難,早期見于進硬質或干燥食物時,癥狀逐漸加重。
2.吞咽困難發展緩慢,且經常與精神緊張等關系密切。
3.多數表現在環狀軟骨水平段不適。
4.有胸骨后的灼熱與刺痛。
5.X線平片可見有椎體前緣骨刺,鋇餐檢查局部食道有受壓。
檢查
1、X線平片檢查 顯示椎體前緣有骨刺形成,典型者呈鳥嘴狀。其好發部位以頸5~6最多,次為頸6~7及頸4~5椎節。約半數病例其食管受壓范圍可達2個椎間隙。
2、鋇餐檢查 在鋇餐吞服透視下(或攝片),可清晰地顯示食管狹窄的部位與程度。食管的狹窄程度除與骨贅的大小成正比外,且與頸椎的體位有關。當屈頸時,食管處于松弛狀態,鋇劑容易通過,輕型者甚至不顯示狹窄;但仰頸時,由于食管處于緊張與被拉長狀態,以致使鋇劑通過障礙程度加劇。
3、MRI及CT檢查 均可顯示椎節局部的病理改變,包括椎節前、后骨刺生成情況及對食管的影響等。
治療
1、以保守療法為主 包括頸部制動、控制飲食(給以軟食或流質飲食)、避免各種刺激性較大的食物及各種對癥療法并應用針對性治療,減輕骨贅對食道壁的受壓情況有治療意義。對有低熱、懷疑有食管周圍炎者,可給予廣譜抗生素。
2、伴有其他類型頸椎病需手術治療者 可在術中將椎間隙前方骨贅一并切除。
3、單純型經保守療法無效者 可考慮行手術切除,但對老年患者施術應注意其全身狀況及術后處理,文獻中曾有一例老年患者骨刺切除術后第3天 ,因咽喉處分泌物排出困難引起窒息并繼發心室纖維性顫動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報道。
4、藥物治療:如中醫辨證論治等
5、物理治療:頸椎牽引、針灸、按摩推拿、小針刀、電療等也可以酌情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