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淮小麥和浮小麥的區別

小麥對于大家而言肯定不會陌生,特別是北方地區,小麥是主要的糧食作物。而小麥有很多種類型,可能有些人聽說過淮小麥和浮小麥,淮小麥是主產于江淮地區的小麥,浮小麥主要是產于北方的小麥,兩者是有很大不同的。那么,淮小麥和浮小麥的區別是什么?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淮小麥與浮小麥的區別

淮小麥是主產于江淮地區的小麥,浮小麥主要是產于北方的小麥。兩種藥物的功效也是不盡相同的,淮小麥主要入里,益氣養心,除煩止渴里勝,臟躁、心煩不安、消渴之證用之較多。浮小麥的主要走表,主要除浮熱止汗力比較強,對于虛汗不盡者較多用。

淮小麥的功效與作用

淮小麥是小麥的一種,因為它的生產地主要是在江淮地區,因此被稱之為是淮小麥。淮小麥不僅是供人營養的食物,也是供人治病的藥物。先不說淮小麥可以做出哪些美食出來,我們在這里先了解一下關于淮小麥的那些治病的功效與作用吧!

淮小麥主要可以用來治療斂汗,具有止汗、益氣的功效。淮小麥的具體功效有:

1、用于自汗,盜汗。淮小麥甘涼,能斂虛汗,并有益氣、養心、除熱作用。凡陽虛自汗,陰虛盜汗者,均可應用。可單用炒焦研末,米湯調服。治自汗者,可與黃芪、煅牡蠣、麻黃根等同用,如牡蠣散;治盜汗者,可與五味子、麥冬、地骨皮等配伍,以養陰斂汗。

2、用于骨蒸勞熱。本品有益氣養陰及除熱作用,可用于陰虛發熱,骨蒸勞熱等證,常與玄參、麥冬、生地、地骨皮等同用,以養陰清熱,斂汗除蒸。對于淮小麥用藥的用法用量是煎服,15~30g;研末服,3~5g。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表邪汗出者是禁止服用的。

浮小麥的功效與作用

浮小麥為干癟輕浮的小麥,水淘浮起者,植物形態詳“小麥”條。干燥穎果呈長圓形,長約2~6毫米,直徑約1.5~2.5毫米。

表面淺黃棕色或黃色,略皺,腹面中央有較深的縱溝,背面基部有不明顯的胚1枚,頂端有黃色柔毛。質堅硬,少數極癟者,質地較軟。斷面白色或淡黃棕色,少數帶有穎及稃,氣無、味淡。以粒勻、輕浮,表面有光澤者為佳,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

小麥性味甘、涼,可入心經、脾經和肺經,具有養心除煩的功效。“安神除煩”是小麥的重要效能,如著名的“甘麥大棗湯”,即是以小麥配伍甘草和大棗,專門治療婦女“臟躁癥”的。臟躁癥是指由于人的心血不足而引起的失眠多夢、心悸不安、常打呵欠、悲傷欲哭等一系列癥狀。該病類似于“癔病”。小麥的常用劑量為30~60克,其用法是加水煎服。

浮小麥性涼、味甘咸,可入心經、脾經和腎經,具有益氣、除熱和止汗的功效。“止汗”是浮小麥的主要效能,凡由陽虛引起的自汗和由陰虛引起的盜汗患者均可應用浮小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