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自救心理術 讓你保持心理健康

人在遭遇突發事件時,不同的人心理反應是不一樣的,心理素質較好者,也會感到緊張害怕,並伴有一系列生理變化,如血壓升高,心跳增速,血糖增加,但大腦警醒,肌肉有力,反應敏捷,行動有力;心理素質不好者,如平素膽小怕事者,見災難臨頭會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手腳笨拙、木訥,不知趕快逃離,終於遭致危險。人對突發事件的反應方式,既與個特徵有關,也與訓練有關,平素加強人們對突發事件的應付能力的訓練,特別是對心理素質較差的個體進行這種訓練,是非常有益的。但可異至今為止,人們對此方面的訓練還重視不夠。

正確判斷,果斷決策。事故發生後可先進行幾秒鐘總代表思考,對危險的來源、性質和正確應對方式迅速作出正確判斷。例如,球場騷亂,若毫無目的地隨人群奔跑,往往是擠死人的重要原因,正確方法是儘快逃離人群,若已被捲入人群中,應雙手抱胸,兩肘朝外,以此姿勢來保護肺和心臟不遭擠壓。

在地震或火災發生時,切忌亂跑亂跳,以免造成傷亡,實踐證明,火災死亡中,窒息死亡遠遠超過燒傷死亡。如遇火災,最宜匍匐前進,從地面得到氧氣供應,則有希望逃離現場。

堅持忍痛自救。台汽車相撞,飛機失事,乘客可能已受傷,血管在流血,此時一面要迅速止住出血,一面則要忍痛從汽車或飛機裡爬出來,爭分奪秒,跑離現場100至200米以外。總之,要活命就要忍受眼下最大的痛苦,自救行為要一直進行到獲救為止。 四是隨時保持強烈的求生欲望,心理上的高度生存期望,常能使人耐受巨大的傷痛和極其困難的處境,使人奇跡般地存活下來。要堅信自己能自救或獲救,動員全身的巨大儲備能力,有效應付當前的困境,等待生命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