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泡澡去濕寒的中藥

在生活起居中,服用中藥調理是很普遍的狀況。并且中藥泡澡是中醫學的傳統式治療法之一,從古至今一直受醫療界高度重視。那中藥材里什么是散寒祛濕的?用哪種中藥泡澡具備散寒的作用呢?下邊為大伙兒強烈推薦幾類能夠 散寒祛濕的中藥洗澡方式。

1、艾草泡澡:艾葉草里有一種芬芳物質,能夠 活血通絡,有一定的除蟲殺病毒殺菌功效,煎水冼澡,可除菌治皮膚病,艾草葉言之有理血氣、逐濕寒、活血、助眠、舒經的作用,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的功效。取新鮮艾草葉30~50克,在浴盆選用開水沖調5~10分鐘,取下艾草葉放水調至適合溫度就可以淋浴。

2、黃菊花洗澡:黃菊花有散風清熱解毒、舒肝清目之作用,能預防頭昏、頭暈眼花等病癥,還可使皮膚鮮嫩雪白。用鮮菊花500~800克,放水放進鍋內,煎出汁倒進澡盆待其降到適合的溫度就可以浴用。

3、茯苓洗澡:茯苓具備止痛、降血壓、降血脂、消除皮膚老人斑和汗斑的作用,使骨節更靈便,肌肉收縮力更強,不容易疲憊,中老年及皮膚顏色較黑的人可用此浴法。一般每一次用茯苓50~100克,放水熬汁,倒進澡盆,待其變溫就可以用。

4、桑樹葉洗澡:歷經風霜的桑樹葉,茯苓功效苦甘而寒,具備散寒清熱解毒、清目等作用,用它熬水冼澡,肌膚護理而不脫油,非常是皮膚不光滑者,浴后可使皮膚變嫩。將干桑樹葉100克上下放進鍋內,熬10~15分鐘后,倒進澡盆,待水變溫就可以洗用。

5、香薄荷洗澡:薄荷草有散風寒風熱、消癢的功效,對外感風熱、皮膚刺癢、咽喉腫痛、眼結膜充血等癥狀非常合理。取鮮香薄荷200克或干香薄荷50克放進鍋內,放水熬取藥水,倒進澡盆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