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指一個人由於精神上的緊張,干擾,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為上,發生了偏離社會生活規範軌道和現象。心理和行為上偏離社會生活規範程度越厲害,心理疾病也就愈嚴重。

“沒有疾病就是健康嗎?”、“猜疑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暗示嗎?”、“心理諮詢主要針對不正常的人嗎”?昨天上午,全市所有勞教所的學員統一接受了120分鐘的心理健康教育考試。

據悉,目前本市勞教所已全部設立了心理矯治專業科室,配備專業心理諮詢師,每個大、中隊都至少配備一名具有心理諮詢師資質的民警。學員一進勞教所就會接受心理測評,民警為他建立個人心理檔案,追蹤心理狀況,適時提供心理指導,直到他解教。

“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幫助勞教人員掌握一些心理健康常識,學會主動自我調適和控制情緒,這樣效果將更好。”市勞教局教育處處長宋冰告訴記者,在接受勞教處罰期間,每名學員還要接受至少40個學時的心理健康知識教育。

在市第二勞教所,學員每次上過心理健康課後,都會參加各中隊開展的主題討論,交流學習心得;在女子勞教所,民警請心理專家為女學員做講座;在市第四勞教所,全體學員將在這次考試結束後寫出學習體會,再由民警依照學員們的感想進一步調整課程設置。

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學員們開始嘗試主動運用心理學知識自我調節情緒。學員張某性格暴躁,與他人一言不和就拔拳相向,因為練過武,他曾一腳踢碎他人齶骨,屬於典型的衝動型人格。在學習了心理學知識後,深為自己的脾氣而苦惱的他找到負責心理矯治的幹警詢問對策。民警針對其文化程度低、不擅寫作的情況,鼓勵他通過繪畫記錄每日言行舉止,宣洩內心感情,並及時與他交流溝通,張某果然進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