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禁忌

食物越新鮮越好嗎 五食物不宜新鮮吃

有許多食物在新鮮的時候都很有營養,但是也有一些食物趁新鮮吃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飲食健康,小編今天給大家講幾種不宜新鮮食用的食物。

五大飲食不能趁新鮮吃

新鮮牛奶

有報導稱,某市農民牽著奶牛上街現擠現售,頗受市民歡迎。然而賈健斌指出,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因為現擠出的牛奶帶菌,比如布氏桿菌、結核桿菌等,容易引起人畜共患傳染病。此外,這種“新鮮牛奶”也無法保證擠奶的環境衛生、容器消毒情況以及擠奶員的健康狀況等。因此,消費者還是去超市買正規廠家生產的牛奶比較安全。

新鮮茶葉

所謂新茶是指採摘下來不足一個月的茶葉,比如當季的春茶。王宜告訴記者,剛採摘製成的春茶中,含有活性較強的鞣酸、生物鹼等物質,若大量飲用,能使人的神經系統極度興奮,似醉酒一般地出現血液迴圈加快,心率加快,使人感到心慌。因此,應注意飲新茶不宜過濃、過量,最好能放置一段時間,待茶中的多酚類物質部分氧化後再喝。

鮮黃花菜

賈健斌建議,儘量避免食用鮮黃花菜。鮮黃花菜中含有秋水仙堿,經腸道吸收後可在體內轉變成有毒物質,引起食用者中毒。相比之下,幹制黃花菜在製作的過程 中經過水蒸氣薰蒸、晾曬等工序,能夠去除大部分的秋水仙堿,更加安全。秋水仙堿可溶于水,因此,如果吃鮮黃花菜,一定要先經過焯水、泡煮等過程,幹黃花菜 在食用前最好也要浸泡一下。

新鮮木耳

王宜指出,幹木耳比鮮木耳更安全。因為鮮木耳含有一種特殊成分,化學名稱“卟啉”。卟啉是一種光感物質,人食用鮮木耳後,經太陽的照射,會引發植物日光性皮炎,可引起皮膚瘙癢,皮膚暴露部分出現紅腫、癢痛。而幹木耳是經曝曬處理的成品,在曝曬過程中會分解大部分卟啉,食用前又經水浸泡,其中含有的剩餘毒素會溶于水,使水發的幹木耳無毒。需要注意的是,浸泡幹木耳時需多換幾次水。

新鮮醃菜

新鮮蔬菜都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鹽,在鹽醃過程中,它會被還原成亞硝酸鹽,濃度達到一個高峰之後,亞硝酸鹽又漸漸被細菌所利用或分解。而亞硝酸鹽有一定的致癌性。一般來說,醃菜中亞硝酸鹽最多的時候出現在開始醃制以後的兩三天到十幾天之間。因此,醃菜最好要在醃制二十天以後再吃。

食物中毒怎麼辦

一般食物中毒都是急性的,比如嘔吐、腹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所以一旦出現食物中毒症狀,在醫務人員到達之前,對患者按以下方法進行適當的現場處理是非常重要:

1、催吐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但很有效的方法。方法是用乾淨的手指放到喉嚨深處輕輕劃動,也可用筷子、湯匙等。同時可以喝些鹽水,有補充水分和洗胃的作用。特別是在野外誤吃了有毒的蘑菇,要第一時間催吐。要注意的是,催吐要在吃完食物兩個小時內效果才明顯。中毒者若昏迷不能催吐,以免嘔吐物堵塞氣道。

2、導瀉

進食兩個小時後,食物已到了小腸大腸裡,這時催吐是沒什麼效果的,要考慮導瀉。可以將中藥大黃用開水泡服,也可用元明粉,也就是無水硫酸鈉。但注意導瀉用於體質較好的年輕人。小孩和老人要慎用,以免引起脫水或電解質紊亂。食醋具有一定的殺菌抑菌能力。對於腹瀉也有一定的防治功效,所以在家裡吃了過期變質的食物時,可先用食醋加開水沖服。牛奶或蛋清中含有蛋白質,可以緩解重金屬中毒。但如果情況嚴重,要及時到醫院就醫。

出現食物中毒症狀時首先應立即停止食用中毒食物,馬上向急救中心120呼救,送中毒者去醫院進行洗胃、導瀉、灌腸。有一些本來就有基礎病的老人,如冠心病、高血壓等要特別注意護理,血液黏稠物增多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特別要注意保存導致中毒的食物,提供給醫院檢疫,如果身邊沒有食物樣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嘔吐物和排泄物,確定中毒物質對治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越早去醫院越有利於搶救,如果超過兩個小時,毒物被吸收到血液裡就比較危險了。重症中毒者要禁食半天左右,可靜脈輸液,待病情好轉後,再進些米湯、稀粥、麵條等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