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養生通說

文章導讀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生命個體或遲或早都會終結,毋庸贅言。然而如何保證生命的品質,是一個述之不盡的話題,就此筆者僅用通而概之的說法表達一家之言。生而養之。總的來說,養生靠兩養——形養和神養。

文章導讀

形養在食,神養在心。

先說食養。就是吃東西。中國人的飲食制度沿襲至今,統一為一日三餐,早餐、中餐、晚餐——一以時間定規律。早餐一般在6:00-7:00左右;午餐則在11:30-12:30左右;晚餐一般在17:30-18:30左右。進食間隔時間在5-6小時之間。早餐不求飽只要好,但要熱食才好,以保證身體所需熱量,讓休息一夜的消化系統適應當日工作。至於早餐食物,多以糖類具佳(如熱牛奶、豆漿等),能直接提供身體熱量;中餐要吃飽(忌吃撐,足量即可),粗糧助消化,葷素搭配保營養,多謝創新口味,增強食欲,要忌食辛辣,免傷腸胃;晚餐七分飽,有節制,為翌日早餐的食欲留下餘地,晚餐雖晚,但不可太晚,少吃夜宵,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腸胃休息。 文章導讀

食養為基礎,神養為關鍵。

神養的關鍵是養心。所謂心寬體胖。飽與餓也只是一種感覺,心態寬和,精神飽滿,則食欲大增,消化功能強大。配合食養來說,其一、吃飯也是一件事,只有專注,才能做好,食不言寢不語,不能邊吃邊侃大山,一心二用,精力集中,不分神,才能品嘗到事物的滋味,而且據科學調查表明,牙齒的咀嚼頻率與腸胃的蠕動頻率成正比,牙齒咀嚼次數越多,腸胃蠕動次數也越多;其二、不能帶著情緒來吃飯,生氣、憤怒、緊張、哀傷、憂慮,會減弱消化功能;其三、古人說,獨樂樂不如與眾樂樂,獨食不如眾食,一人一份菜容易引起營養失衡,也容易分神,人類本就是群居動物,長期獨食,情緒單一,食不甘味,多人共食多樣菜品,既能使營養平衡,又能達到分享的精神愉悅感。 文章導讀

簡言之,無論形養還是神養,在快節奏的生存生活空間裡,儘量遵循規律,心態好,胃口就好,胃口好,精神就好,循環往復,兩者互相轉換,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