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想要去獻血嗎 先看必知常識

獻血者必須身體健康,經血液檢查合格後方可獻血。所以說,有獻血願望是好的,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獻血的,一般來說,下列人員暫時不宜獻血:

7種人不能獻血:
1.接受疫苗未達到規定期限者,如麻疹、腮腺炎、黃熱病、脊髓灰質炎活疫苗者最後一次免疫後2周內不宜獻血,風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後一次免疫的一周內不能獻血;被瘋狗咬傷後最後一次免疫後1年內不能獻血,接受動物血清注射,最後一次注射後4周內不能獻血。
2.婦女某些生理期內,如月經期前後3天,月經失調、妊娠期、流產後未滿6個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滿1年不能獻血。
3.拔牙或其他小手術半個月內。
4.闌尾切除、疝修補術、扁桃體手術不滿3個月的,較大手術後不滿6個月的不能獻血。
5.感冒、急性腸炎、局部皮炎病癒不滿1周的不能獻血,廣泛性皮炎癒合不滿2周的不能獻血。
6.急性泌尿道感染愈後不滿1個月的不能獻血。
7.肺炎病癒後不滿3個月的不能獻血。

獻血前要做哪些準備?
1.瞭解獻血常識,消除緊張心理。
2.獻血時不要服藥,否則有可能影響血液品質,如服用阿司匹林在三天內會降低血小板的某些功能。
3.少食含脂肪的食物,在獻血前一天和當天可按往常習慣進餐,但應控制脂肪的攝入量。
4.不飲酒,尤其是不能飲烈性酒。
5.睡眠要充足,不宜做劇烈運動。


每次獻血量應是多少?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其血量一般占體重的7%-8%,正常情況下,約有10%的血液貯存在肺、脾、肝等器官中,平時在血管中奔流的血液只占人體血液總量的70%~80%。假設體重為60公斤,其血液的重量折算後便是4200~4800毫升,其中貯存在臟器內的血量約為400毫升。適量獻血後,血管中的血液會及時從臟器中得到補充,而獻血後,機體的造血功能活躍,所喪失的血漿血細胞在短期內即可恢復正常,一般只需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血細胞就可恢復到獻血前的水準。據此,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獻出僅占全身血量5%~10%的200~400毫升血液,是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的。
獻血後應注意什麼?
1.要保護好靜脈穿刺部位。穿刺部位止血後不等於完全癒合,至少要在24小時內不要被水浸潤,也不要被不潔物品污染,更不要在此部位搓揉。
2.個人活動要適度。獻血後的幾天不要從事高空、高溫作業及駕駛車輛、體育比賽、通宵娛樂活動。
3.補充營養不要過量。可以進食一些蔬菜、瓜果及豆製品、乳製品,新鮮的魚、蝦、肉、蛋等,但不要進食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