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幼稚園喂藥"事件揭兒童用藥誤區

近日,微博和微信上都被同一件事刷屏:陝西西安一家幼稚園擅自給全園孩子服處方藥“病毒靈”。此事被曝光後引發社會極大關注,而兒童用藥安全的問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調查發現,很多家長在給孩子用藥時存在誤區,比如根據經驗給小孩用藥,用藥劑量不按醫囑;將藥溶於食物後給小孩服用;中午忘吃藥,晚上會加倍用藥……專家提醒,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他們各項器官並不成熟,因此兒童用藥要慎之又慎。

未病先用藥沒必要

孩子身體好好的,幼稚園老師卻給他們分發處方藥“病毒靈”,所有孩子集體吃。按照園方的解釋,用藥的目的是為預防病毒感染。

對此,藥學碩士“窗敲雨”在果殼網上撰文指出,決定是否預防性地使用藥物,要考慮兩方面問題:一是藥物是否有預防的效果,二是為預防而用藥是否值得。藥物能有效地預防疾病,是我們預防用藥的前提。有些藥物被用來預防或是治療一些疾病,但最終被證實是無效的。對於這樣的藥物,無論其多麼安全無害,我們都沒有必要用它。

“窗敲雨”同時指出,在用藥問題上,從來都不是只考慮單一因素就可以確定答案的。藥物終究不及食物那樣安全,多少也會帶來一些健康問題。因此用藥是否值得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必須要權衡利弊才能做出明智選擇。

事實上,“病毒靈”由於效果不確切等原因已在上世紀基本被醫院棄用,相關文獻資料表明,該藥對病毒感染並無明顯預防作用,且缺乏兒童使用的臨床試驗,根本不該給兒童使用。相反,服用該藥,可引起出汗、食欲不振及低血糖等不良反應,小兒需按體重定量服用。

“很多家庭常備板藍根,認為在流感流行季節給寶寶喝能預防感冒。其實,板藍根也是藥,不要隨便給孩子吃藥。”微博實名認證“和睦家藥師冀連梅”在其微博上呼籲,除了流感疫苗,沒有藥物可以預防感冒,別給孩子們亂吃藥!

不要給兒童服用成人藥

有的家長會給兒童服用自己服過覺得有效的藥物,並按成人劑量減半,他們認為只要劑量減半就不會有問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藥學科主任、副主任藥師倪穗琴提醒,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成人藥的成分及含量與兒童藥有很大不同,因此兒童勿服成人藥。

冀連梅也指出,按成人劑量減半給兒童用藥是不科學的。兒童的肝臟還沒發育成熟,對藥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同時,兒童的腎臟仍處於生長發育之中,對藥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另外,兒童大腦的血腦屏障功能還沒發育完全,還不能阻止某些藥物對大腦的傷害。因此,不能給寶寶隨意服用成人藥物,即使減少劑量也不行。

以國內市售的感冒藥為例,感冒藥裡常含有抗病毒成分金剛烷胺。為保證兒童用藥安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於2012年5月7日修訂了含鹽酸金剛烷胺的非處方藥說明書,將兒童用的氨金黃敏顆粒、小兒氨酚烷胺顆粒、小兒複方氨酚烷胺片禁用於新生兒和1歲以下嬰兒;將兒童、成人均可使用的氨酚烷胺那敏膠囊不推薦5歲以下兒童使用。

倪穗琴指出,兒童在選用解熱鎮痛藥物時,也不應使用成人所用的複方製劑或緩釋劑型,兒童應服用單一成分的對乙醯氨基酚製劑。有些家長常忽視兒童的生理特點,給兒童使用成人藥物,有的把包衣片、緩釋片壓成粉或把膠囊中的藥粉倒出用水沖服,這樣易引起服用藥物劑量不准、胃部損傷,影響療效,產生不良反應。

專家還提醒,春季兒童感冒高發,家長在給孩子購買感冒藥時,要仔細查看藥物的成分,避免同時服用組分相同或相似的幾種感冒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許多耳熟能詳的感冒藥如泰諾、快克中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俗稱撲熱息痛),有些中成藥如999感冒靈、維C銀翹裡也添加了該成分。對乙醯氨基酚過量使用、長期用藥都會增加肝損傷風險。

濫用和拒絕抗生素都不對

很多人家裡都備有小藥箱,當寶寶生病時,一些父母會自作主張擅自給孩子用藥。專家指出,除了給兒童服用成人藥外,目前家長在給孩子用藥上存在不少誤區。

《2013年中國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顯示,最常見的用藥誤區包括:1.擔心副作用,症狀消失就停藥;2.3.用藥劑量不按醫囑;4.將藥溶於食物後給小孩服用;5.用藥不見效,會自己加大劑量;6.中午忘吃藥,晚上會加倍用藥等。而在這6種不科學用藥行為中,無一犯錯的家長占比只有18%。

據瞭解,美國每年有150萬人因用藥錯誤損害健康,甚至有10萬人因此死亡。在中國這些數字會更高。這些用藥錯誤主要集中在兒童身上,而且發生在兒童身上的損害也更嚴重。

“現在很多家長喜歡私下交流育兒經,對朋友推薦的用品、藥物等非常信賴。”冀連梅提醒家長,不要輕信朋友或熟人的推薦私下給寶寶服用某些藥物。因為每個寶寶的狀況不同,生病的原因也不一樣,應該由醫生判斷病人病情後確定需要用哪些藥。

此外,濫用抗生素的情況也很突出。孩子感冒發燒,家長們首先擔心發展成肺炎,於是隨意使用抗生素預防肺炎。與此相對,現在很多醫生都提醒家長不要濫用抗生素,於是有的家長就一味地拒絕使用抗生素。對此,冀連梅表示,應該理性看待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是處方藥,不贊成家長自作主張給孩子使用抗生素,但如果在就診時,醫生明確診斷是細菌感染並且開了抗生素,就應當遵醫囑足量足療程服用,而不應當抱有排斥心理盲目拒絕。

比起隨便給孩子吃藥,現在無條件排斥藥物的年輕父母也有很多。兒科醫生崔玉濤指出,千萬不能因為害怕副作用不給生病的孩子吃藥,病情延誤造成的後果將更糟糕。“比如孩子都發燒到39℃了,你還在那裡物理降溫,萬一突然高熱驚厥更嚴重,怎能因為小小副作用而完全放棄藥物?”

南方日報 趙兵輝

通訊員 魏星 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