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做微整形手術需注意醫院資質

近年來,由於具有創口小、易恢復、不易被看出等特點,“微整形”技術在昆明逐漸流行起來。過去需要手術才能解決的瘦臉、整形、去痘、減肥瘦身、豐胸等美容問題,現在只需通過注射就可以完成。這使許多消費者覺得做“微整形”跟敷面膜一樣,沒什麼風險。而昆明的一些美容院也看准了市場,競相推出除皺、瘦臉等“微整形”項目。

推出“微整形”專案的美容院是否有開展專案的資質?

目前,昆明市從事美容專案的民營機構和專科醫院約有200多家,這些美容機構星羅棋佈、遍佈城中,除開臨街門面外,不少開在社區和寫字樓裡。在昆明一社區單元樓裡,窗戶玻璃上的瘦臉、豐胸、美白等字樣格外顯眼。當記者詢問該美容院是否有注射瘦臉等專案時,該美容院工作人員回答:“可以打瘦臉針,但需要預訂,你先交600元訂金,我們會去請大醫院的專家帶著材料、器械過來做。我們請的都是有資質的專家,不會有安全問題,何況我們店也開了好多年了,很多人都做過,從來沒出現過問題。”隨後,記者又諮詢了多家小型美容院,很多美容院都說可以做“微整形”,但當問及資質與醫生情況時,大多含糊其辭。

消費者:

隨意在生活美容院紋眉

目前,市場上的美容分為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二者對從業者的要求不同。專家介紹,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修復與再塑,包括拉雙眼皮、抽脂瘦身、隆鼻、隆乳、紋唇、紋眉。而生活美容是指使用化妝或一般護理保養方法的修飾性美容,包括美容知識諮詢與指導、形象設計和美體等,其特點就是無創傷性和無侵入性。

但一些生活美容機構卻不在看板上寫明詳細的醫療美容項目,而是靠工作人員介紹的方式推銷“手術專案”。而很多消費者卻並不清楚,沒有取得醫療美容資質的美容機構是不能從事醫療美容項目的。

就職於某私營企業的張女士說,她曾在生活美容院紋過眉,而且周圍的朋友也都是在生活美容院紋的,但卻不知道這些美容項自屬於醫療行為。

醫療美容機構的醫師必須具有執業醫師資格,並經執業醫師註冊機關註冊,還需獲得整形外科資質,而生活美容院的從業者是美容師,其發證機關為勞動部門。此外,醫療美容機構對場地環境要求很高,其手術室、醫療器械等必須達到特定標準,而生活美容院由於設備簡單,無法達到無菌操作的要求。生活美容一般是消毒級別,而醫療美容則要達到滅菌級別。如果不能做到一人一針,嚴格消毒,開展這些刺破表皮的專案很容易造成乙肝、梅毒、愛滋病等疾病的傳播。

業內:

購買使用“微整形”材料要求嚴格

據專家介紹,目前使用較廣泛的填充材料維持短期效果的有玻尿酸、膠原、愛貝夫等。但這些材料也必須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審批才可進入市場。現在流行的“瘦臉針”,學名叫“肉毒桿菌毒素”,屬於國家專管藥品,全國只有一家供應商。只有獲得衛生行政部門許可、具有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才可以進貨,只具有生活美容院工商營業執照的美容院是不能購買該材料的。這也就意味著,普通生活美容院在國內沒有“肉毒桿菌毒素”的進貨途徑,要購買除非向國外的商家進貨,購買到的美容劑則屬於水貨。通常來說,醫療美容院打一針“肉毒桿菌毒素”起碼要2000元以上,如果幾百元就可以打的話,連原料的成本都不夠。

職能部門:

整容前查驗機構資質

早在2002年5月1日,衛生部就頒佈實施了《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對醫療美容進行嚴格規定。按照規定,醫療美容是指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而要實施醫療美容專案,必須在相應的美容醫療機構或開設醫療美容科室的機構中進行。也就是說,注射美容針劑是屬於醫療美容項目,生活美容院根本沒有資格做注射、打針這類具有侵入性的美容項目。

專家介紹,目前除了公立醫院,昆明有200多家美容機構,僅有24家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也就是說,全市有資質開展包括“微整形”在內項目的醫療美容機構,只有24家。

“衛生監督檢查不能像公安一樣可以便衣執法,導致取證困難,給監督工作帶來一定難度。”專家說,“如果發現違規超範圍經營的,我們將按照非法行醫處罰,最低3000元罰款,嚴重違規的將吊銷許可證。”

針對目前市場上良莠不齊的美容整形機構,要做“微整形”,一定要查看美容機構資質。張春提醒消費者,辨別醫療美容機構是否有資質開展美容專案,可以查看《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執業醫師證》以及《醫療美容主診證》。目前,全市拿到《醫療美容主診證》的醫師還十分稀缺,所以一般不會在小美容院出診。當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應注意保存相關資料進行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