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針灸的調和陰陽之說

文章導讀

中醫是很講究陰陽平衡之說的,認為只有陰陽平衡了才能真正的實現健康的,一旦陰陽出現了一定的偏差,經脈的紊亂就會引起疾病的產生的,因此裡說,很多的人通過針灸的方法來進行陰陽的調理,重新恢復到平衡的狀態,回到健康。

針灸調節陰陽的方法源之於針刺手法,通過對人體經脈的調節,可以讓人們的體內的陰陽之氣通過針灸來實現很好的調節的,調和陰陽,對人體的五臟內府有著很好的調理作用的,因此來說,備受人們的喜愛和欣賞的,應用也很廣泛的。

疾病的發生,從根本上來說是陰陽的相對平衡遭到破壞,出現偏盛偏衰的結果。對於這些臟腑經絡功能失常的病理變化,運用針灸方法則可以調理陰陽,補偏救弊,恢復陰陽相對平衡,促進陰平陽秘,保持精氣充沛,形氣相合,神氣記憶體。

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主要是通過經絡腧穴配伍和針刺手法來實現的。例如:胃火熾盛引起的牙痛,陽熱偏盛,治宜清胃瀉火,取足陽明胃經腧穴內庭,針刺瀉法。

寒邪傷胃引起的胃痛,屬陽邪偏盛,治宜溫中散寒,取足陽明胃經腧穴足三裡和胃之募穴中脘,針刺瀉法,並灸。

腎陰不足、肝陽上亢引起的眩暈,屬陰虛陽亢證,按著“陰病治陽,陽病治陰”的原則,治宜育陰潛陽,取足少陰腎經腧穴太溪,針刺補法;取足厥陰肝經腧穴行間,針刺瀉法。

脾陽不足引起的慢性泄瀉,屬陽虛陰盛,治宜溫陽散寒,取足太陰脾經腧穴陰陵泉等穴,針刺補法,並灸。

由於陰陽之間可以相互化生,相互影響,故治陰應顧及陽,治陽應顧及陰,在調和陰陽時,常採用“從陰引陽,從陽引陰”的方法,臨床上最常見的是運用募穴、背俞穴來調養臟腑的陽氣和陰氣。

我們在使用針灸的時候,會根據人身體的一系列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針灸的調節的,這樣可以很好的做到對針灸的有效的使用,進而獲得很好的效果的,這些都是人們所關注的問題的,也是目前相當多的人都倍加注意的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