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秋季潤燥 養出美女水靈靈

文章導讀

燥是秋天氣候最明顯的特點。秋天的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濕潤,常常出現乾燥氣候,使人易患秋燥病。燥易傷肺,而肺失去了滋潤,就會在皮膚上出現乾燥症狀,如皮膚乾澀、毛髮枯燥。還會使人體免疫力減弱,不適應冬天的寒冷而生病。為了順應秋天的養生,《皇帝內經》說:“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如果做到這幾點,回歸到清淨和自然,就會感覺到秋季的自己柔美滋潤。

防秋燥

秋天MM們明顯感覺到手腳皮膚的乾燥,頭髮也不像夏天那般順滑。由於全身津液被燥氣損耗,造成內部五臟都處於燥熱狀態,使得MM們容易疲勞、情緒低落,人也變得懶散。怎麼來養陰防燥呢?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秋天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早睡能養陰,早起呼吸新鮮空氣,以利舒肺,能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防濕邪

秋季從立秋到霜降有6個節氣。此時,夏天的暑氣還沒有結束,秋天的雨水已經很多了,此時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症狀。要是早秋脾傷於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鍵。防濕主要應以祛濕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藥等。

防秋鬱

夏季的高溫,容易使人處於亢奮狀態,出現脾氣暴躁、容易發火等“情緒中暑”狀況。立秋前後,隨著天氣漸漸涼快,人也從過激情緒中調整過來,這時就容易因身體能量消耗過多,而出現疲軟、困乏、心情低落等狀況。要擺脫這種“情緒疲軟”狀態,最好能保持充足睡眠,儘量爭取在晚上10點前入睡;要早睡早起,早晨就能提前進入儲備狀態。在飲食上,最好吃清淡些,油膩食物會在體內產生酸性物質,加深困倦;要多吃水果、多喝水,最好是喝綠茶,提神效果遠比咖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