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胃癌化療費用大漲 患者憂心

昨天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教授在南京醫科大學作了一場題為“關於醫學技術發展的價值思考”的報告,嚴厲抨擊當前醫療高消費。

韓啟德指出,當前醫學技術的過度發展,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高新醫療技術應用導致醫療費用大幅提高;“技術至上”盛行導致醫學離人漸行漸遠。

韓啟德院士舉例說, 20年前,胃癌診斷只需440元,而現在基礎診斷需要2830元,如果運用最高端診斷技術所需的花費則上升至8千到1萬元;胃癌的化療從20年前的每人次平均100元已提高到現在的15050元。雖然診斷的精度提高了,化療的副作用減輕了,但調查顯示,胃癌5年生存率並沒有顯著提高。他還舉例2010年4月美國FDA正式批准的一種腫瘤生物治療藥物,臨床應用的統計學結果顯示,該藥物只能延長病人4.1個月的生存壽命,卻要付出約合人民幣30萬元的高昂代價。

20世紀前醫療技術不發達,缺醫少藥,但醫生都是上門服務,醫患間彼此和睦、親密、信任。隨著醫院的興起,患者去醫院就醫取代了醫生的上門服務;隨著醫學分科越來越細,醫生重視局部忽視整體,見病不見人。醫生過分依賴儀器設備、藥品和手術,忽視病人的主訴。在談到這一點時,韓啟德說了已故醫學專家裘發祖遇到的一件事,一位腹部不適的病人去裘老處就診,裘老耐心傾聽患者訴說,輕柔地給他做了腹部觸診,病人感動得當場落淚,因為他之前在六七家醫院看過病,卻沒有一位醫生摸過他肚子,可見醫生的態度和行為對病人的重要性。

韓啟德認為,醫藥生產、流通企業對醫療技術的過度使用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還有就是高技術本身研發及審批成本很高,勢必會把這部分成本轉嫁到患者的身上。韓啟德指出:限制醫療技術發展是不切實際的,但可以通過效價評估等方式限制醫療技術的准入,通過設立應用規範控制醫療技術的使用範圍;通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保障社會醫療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