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6個行為習慣會傷害你的腎臟

文章導讀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一些不良的習慣容易給身體帶來傷害,近些年越來越多人受到了腎臟疾病的困擾,如果不及時治病還可能發展為嚴重的尿毒癥,下面,我們就來介紹6個行為習慣,這些習慣會傷害你的腎臟。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腎臟疾病的困擾,這可能跟我們日常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有關係,所以,對於一些可能傷害腎臟的事我們一定要引起注意,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認識一下。
腎臟一怕:只重補腎,忽視腎臟健康
補腎是許多人崇尚的養生理念,不少人以為,補腎就是補腎臟。“這是一個誤區”,中醫學所指的“腎”,是一個功能學概念,包括了現代醫學的生殖系統功能、內分泌功能和泌尿系統功能的綜合功能。而現代醫學所指的“腎”,是指實實在在的腎臟。腎臟擔負著清除體內毒素、廢物及過多的水分的重任。此外,它還協助機體控制血壓、調節電解質濃度、產生紅細胞等。一旦腎功能受損,大多數是不可逆的。
所以,只重補腎而忽視腎臟健康是危險的。與其經常補腎,不如好好保護腎臟。
腎臟二怕:大魚大肉,蛋白太多
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重視蛋白質的攝取是應該的,但這不代表“高蛋白食物吃得越多越好”。健康人群通過均衡飲食,就足以補充每日所需的蛋白質。但現在很多職場人士經常應酬,大魚大肉,導致蛋白質攝入量超標。專家提醒,長期的高蛋白攝入會增加腎臟負擔,甚至使腎臟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已有腎功能損傷的人群,蛋白質的攝入更要嚴格控制,一定要諮詢腎臟科醫生,並在營養科醫生的指導下制定食譜。
此外,提醒大家一句:蛋白質並不僅限於雞蛋、牛奶,各種肉類、海鮮以及豆類都含有較高的蛋白質。當你熱衷於食用高蛋白食物,又或盲目補充高蛋白營養品時,當心,別累壞了腎臟。
腎臟三怕:天天老火湯,嘌呤多多
廣東人“無湯不歡”,吃飯時多愛喝碗老火靚湯。老火靚湯一般都加入不少肉類,且煲上兩三個小時。長時間熬制,大量的嘌呤會溶解到肉湯中。經常喝嘌呤過高的老火湯,會造成尿酸在血液中堆積,尿酸含量升高,既容易導致痛風,也會損害腎臟。
另一種“傷腎”的飲食習慣是大量海鮮啤酒,因海鮮中富含的一些成分在啤酒作用下,會大大提高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誘發痛風以及痛風性腎病。
腎臟四怕:經常憋尿,喝水不足
不少人因為工作太忙常常憋尿,殊不知,憋尿過久容易導致膀胱壓力升高、膀胱壓力反射紊亂和逼尿肌功能下降,或者影響輸尿管-膀胱抗反流機制,導致尿液反流,容易併發腎盂腎炎、腎功能損害。因此,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忘了按時如廁。
另外,工作忙起來,很多人也顧不上喝水。喝水不足,尿量自然會減少,尿液中攜帶的廢物和毒素的濃度就會增加。臨床常見的腎結石和長時間喝水不足密切相關。專家強調,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每天至少保證8大杯開水(注意:不要以飲料代替)。多喝水可以沖淡尿液,讓尿液快速排出,有助預防結石。
腎臟五怕:飲食偏鹹,水分不易排出
我們飲食中的鹽分95%是由腎臟代謝的,吃得過鹹,腎臟的負擔自然加重。再加上鹽中的鈉會令人體的水分不易排出,又進一步加重腎臟的負擔,從而導致腎臟功能的減退。同時,飲食過鹹會導致血壓升高,腎臟血液不能維持正常流量,從而誘發腎病。建議每天攝鹽量控制在6克以內。
腎臟六怕:濫用藥物,毒翻腎臟
20歲的大衛兩個月前因為牙痛,自己覺得是“上火”了,就在一家診所開了幾包中藥。然而,服藥一周後,他出現了噁心、嘔吐和無尿等症狀,被家人急送到廣東省人民醫院。
後來大衛被確診為腎功能衰竭(尿毒癥),需要終身透析治療或換腎。
專家提醒,以上這6個行為習慣容易會傷害到你的腎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遠離它們,以避免導致自己的腎臟受到損害,從而更好的保持身體健康,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