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古代皇帝不老養生術

文章導讀

茶文化已經是傳承了很多年的,現在人們對茶的感情也是越來越深。都知道清朝乾隆皇帝弘曆黨政60年,逝世時88歲,是古代帝王中最長壽的一位皇帝。是什麼原因呢?

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乾隆與茶的故事,涉及到種茶、飲茶、取水、茶名、茶詩等等與茶相關的方方面面。相傳,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過西湖茶區。他在龍井獅子峰胡公廟前飲龍井茶時,讚賞茶葉香清味醇,遂封廟前十八棵茶樹為“禦茶”,並派專人看管,年年歲歲採制進貢到宮中,當然茶客就是他本人,“禦茶”至今遺址尚存。乾隆十六年,即1725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觀看了茶葉採制的過程,頗有感受,寫了《觀採茶作歌》,其中有“地爐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風旋旋炒。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的詩句。皇帝能夠在觀察中體知茶農的辛苦與制茶的不易,也算是難能可貴。

乾隆在茶事中,以帝王之尊,窮奢極欲,倍求精工,什麼排場都可以做得到。他首倡在重華宮舉行的茶宴,豪華隆重,極為講究。據徐珂《清稗類鈔》記載:“乾隆中,元旦後三日,欽點王公大臣之能詩者,宴會于重華宮,演劇賜茶,命仿柏梁體聯句,以記其盛,複當席禦詩二章,命諸臣和之,歲以為常。”他還規定,凡舉行宴會,必須茶在酒前,這對於極為重視先後順序的國人來說其意義是很大的。

乾隆皇帝不是死在任上的,而是“知老讓位”的。傳說在他決定讓出皇位給十五子時(即後來的道光皇帝),一位老臣不無惋惜地勸諫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呵一生好品茶乾隆帝卻端起禦案上的一杯茶,說:“君不可一日無茶。”這也許是幽默玩笑之語,也許是“我應該退休閒飲”之意,或者是兼而有之。

乾隆六十年(1796年,他是在這一年讓位的)舉行的千叟宴,設宴八百桌,被譽為“萬古未有之盛法”。與宴者三千零五十六人,賦詩三千餘首,參宴者肯定都是當時的非一般人,卻似乎沒有留下什麼名章佳句。

對品茶鑒水,乾隆獨有所好。他品嘗洞庭中產的“君山銀針”後讚譽不絕,令當地每年進貢十八斤。他還賜名福建安溪為“鐵觀音”,從此安溪茶聲名大振,至今不衰。

乾隆晚年退位後仍嗜茶如命,在北海鏡清齋內專設“焙茶塢”,悠閒品嘗。他在世八十八年,為中國歷代皇帝中之壽魁,其長壽當與之不無關係。當然他身為皇帝,使用的延年益壽之術肯定很多,喝茶是他養生之一法。

從古代開始人們就想著要長生不老,如防老術。現在的人們的用各種方法讓自己長壽,但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唯有飲茶是健康及有效並且可以長期堅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