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炒雞蛋一定要加兩樣寶

炒雞蛋應該是咱們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家常菜了。炒雞蛋由於易學又美味,所以很多人都很喜歡吃。生活中炒雞蛋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番茄炒雞蛋、芹菜炒雞蛋等。那麼炒雞蛋怎麼做才最好吃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瞭解下吧。

炒雞蛋雖然方便又好吃,但是不少朋友在炒雞蛋的時候容易將雞蛋搗碎不成形,也就是說把雞蛋給炒老了,甚至還會出現炒焦了,炒出了一股蛋腥味。

對此,國家高級烹調技師張亮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在打雞蛋的時候加入兩樣寶,就可以輕鬆炒好雞蛋。

第一樣寶是料酒,這樣炒雞蛋不但能少放油,還能讓雞蛋更加嫩滑,味道更鮮美。在打雞蛋時加入少許料酒,其中含有的少量酒精會讓雞蛋中的蛋白質加熱後的凝固速度大大變快,雞蛋就更容易成形,並且不容易碎。此外,蛋白質還來不及變老就已經凝固,炒出來的雞蛋也會更嫩,同時,料酒還是除腥解膩增鮮的高手。一般炒5個雞蛋,加入5克左右的料酒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放入料酒不能過多,不能用白酒代替料酒。

那麼還有一樣寶就是清水啦,當我們在打雞蛋的時候可以把清水還有雞蛋打到一起,然後攪勻,放到鍋裡面小炒。

這樣子炒出來的雞蛋口感會特別嫩滑,並且不容易糊鍋。一般炒5個雞蛋,加50克左右的水比較適合,最多不要超過100克,加多了入油鍋後會容易爆油,並注意水與雞蛋一定要打勻。

炒雞蛋怎麼做

炒雞蛋時,如加入少量的白砂糖,可使蛋製品變得膨松柔軟,這是因為在雞蛋裡加入白砂糖,使蛋白因加熱凝固的溫度上升,而延緩了加熱時間,另外,砂糖具有保水性,也能增加蛋的柔軟程度,使之更鮮美可口。怎樣煎蛋完整嫩滑:

鍋內油熱後,將雞蛋打入,在其處於半凝固狀態時,灑幾滴熱水在蛋的周圍和麵上。這樣煎出來的雞蛋,個勻完整,色澤白亮,口感嫩滑。

炒雞蛋的訣竅

(1) 可以在炒雞蛋的時候在油鍋裡面倒入一點點酒,這樣炒出來的雞蛋會很鬆軟入口。

(2) 炒雞蛋時,把生蛋打入碗內,加入少許溫水調勻,再按常規烹炒,就是火候大也不會炒老,吃起來還會鬆軟可口。

(3) 煎蛋時,在油中灑一點麵粉,不僅蛋的顏色好看,油也不會爆出鍋外。

炒雞蛋的竅門

把雞蛋打入碗中後,順一個方向攪打,同時加點紹酒攪勻,味道更佳;入鍋炒制時,加一點溫水攪幾下,即使火大、時間長些,也不致炒老、炒乾癟;油溫要熱,一次不要炒得太多,油要多,操作要快;攤雞蛋時,最好炒好一面後翻勺炒另一面,拌炒易出現破損,外焦裡不熟。

雞蛋的營養價值

據分析,每百克雞蛋含蛋白質14.7克,主要為卵白蛋白和卵球蛋白,其中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並與人體蛋白的組成極為近似,人體對雞蛋蛋白質的吸收率可高達98%。每百克雞蛋含脂肪11~15克,主要集中在蛋黃裡,也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蛋黃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固醇類、蛋黃素以及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D及B族維生素。這些成分對增進神經系統的功能大有裨益,因此,雞蛋又是較好的健腦食品。

雞蛋黃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每百克可高達1705毫克,因此,不少人,特別是老年人對吃雞蛋懷有戒心,怕吃雞蛋引起膽固醇增高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雞蛋中雖含有較多的膽固醇,但同時也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卵磷脂進入血液後,會使膽固醇和脂肪的顆粒變小,並使之保持懸浮狀態,從而阻止膽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積。

因此,科學家們認為,對膽固醇正常的老年人,每天吃2個雞蛋,其100毫升血液中的膽固醇最高增加2毫克,不會造成血管硬化。但也不應多吃,吃得太多,不利胃腸的消化,造成浪費,還會增加肝、腎負擔。每人每天以吃1~2個雞蛋為宜,這樣既有利於消化吸收,又能滿足機體的需要。

雞蛋是人類理想的天然食品,在吃法上也應注意科學。對於老年人來說,吃雞蛋應以煮、臥、蒸、甩為好,因為煎、炒、炸雖然好吃,但較難以消化。如將雞蛋加工成鹹蛋後,其含鈣量會明顯增加,可由每百克的55毫克增加到512毫克,約為鮮蛋的10倍,特別適宜於骨質疏鬆的中老年人食用。還應提醒的是,切莫吃生雞蛋,有人認為吃生雞蛋營養好,這種看法是不科學的。

結語:我們都知道雞蛋中富含優質的蛋白質,雞蛋的做法也有很多種,最為常見的一種就是炒雞蛋。如何將炒雞蛋做的好吃又營養,這是值得大家學習的一門學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