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水果吃太多導致女性貧血?

天熱人們很容易感到食欲不振,再加上為了減肥,許多女性乾脆每天以水果代替正餐。記者在最近瞭解了一下身邊一些以吃“水果餐”為時尚的女性朋友,發現她們當中18歲以上的成年女性,有3成左右都患有貧血症。而記者就此討教專家得到的分析是,這種現象的發生,與她們多吃水果少吃肉或以水果為主食有一定的關係。專家指出,在我們的膳食中,水果的確佔有重要地位,每人每天至少要吃100~200克的水果,這是一種平衡飲食營養的健康做法。但問題是許多女性矯枉過正,拿水果當飯吃,而對每天應當攝入的蛋白質、脂肪和澱粉類食物完全棄之。

馮小姐為減肥把水果當正餐,後暈倒在地

記者有位元家住水口的朋友馮小姐,因生了小孩後身體開始有點發胖,但以記者的眼光來看,與她從前弱不禁風的模樣相比,僅僅也只是顯得豐滿了一點,而且更有女人味。

也不知是聽了誰的鼓搗,從去年6月份開始,她就以吃水果代替了一日三餐的正常飲食,3個月後,馮小姐身上的脂肪真的漸漸減少了,慢慢又基本恢復到了原來的體形,這讓她對自己的減肥計畫充滿了信心。她越來越鍾情於水果當餐的減肥方法,到去年年底,馮小姐體重減到了44公斤。對於身高1.65米的她來說,這種體重明顯已是偏瘦,比她生孩子前的49公斤還輕了5公斤。正在她美滋滋地享受著周圍同事和朋友的誇讚時,馮小姐發現自己經常會頭暈,有時候蹲到地上再站起來的那一瞬間,她會感到天旋地轉,甚至眼睛發黑,她不知自己到底得了什麼病。

今年春節過後剛上班不久,正在專心致志忙著手頭活的馮小姐,突然聽到隔壁辦公室有同事喊她去接電話,她猛一起身,人就重重地倒在地上,同事們連忙將她送到醫院。醫生在檢查時發現,馮小姐血色素只有3.4克,遠遠低於正常指標,屬於嚴重的貧血症。醫生說再這樣繼續下去,有可能危及生命。

後來通過醫生的治療和改變飲食結構,馮小姐的血色素水準慢慢恢復。前幾天記者碰到馮小姐時,她告訴記者自己的體重已經恢復到了51公斤,再也沒有頭暈眼花的症狀了。她說,她再也不會聽信吃“水果餐”減肥的說法了,健健康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吃水果有利健康,但不能常當正餐吃

針對馮小姐的情況,記者電話採訪了我市著名的營養專家、南方醫科大學惠州協和醫院醫學美容中心的李逢博士。李逢博士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說,從營養學角度來看,吃水果的確有利健康,但不等於說要健康,只要光吃水果就可以了。身體健康需要全面的營養物質來保障。水果中的確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成分,比如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質,像類胡蘿蔔素、生物類黃酮、花青素和前花青素、有機酸等。

可是,人體所需要的另外一些營養素,如生命必需的蛋白質,在水果中的含量卻很低。一個人如果不吃肉或豆製品,想完全通過水果攝取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質,那至少要吃9000克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就這樣的水果進食量,無論是哪一位女性,都是難以達到的。

同時,水果中的非血紅素鐵是很難被人體利用的。長期用水果當正餐,肯定會引起蛋白質和鐵的攝入不足,從而引起貧血,帶來免疫功能降低等現象。她向記者強調說,現在社會上的確有一些女性朋友為了減肥而崇尚“水果餐”,而且把這種“水果餐”當著一種時尚來追求,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因為減肥而損害健康,甚至弄到住院,這是得不償失的。

李逢提示說,儘管在目前炎熱的初夏許多女性因“苦夏”不想進食,但無論如何主食的攝入還是必需的。在攝入一定量主食的同時,蛋白質含量高的魚、肉、雞蛋也要適當補充攝入,而蔬菜的攝入量更應該多於水果。只有將這些食物相互搭配,科學調整膳食結構,才能帶給我們身體所需要的充足、全面的營養。

患有貧血的人要多吃含鐵量高的果蔬

李逢在採訪中表示,鐵是地球上蘊藏量最豐富的金屬之一,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如今缺鐵的人卻越來越多,臨床上發現缺鐵性貧血患者也十分普遍。她告訴記者,人體一旦缺鐵,將會影響到人體體內血紅蛋白的合成,病人會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氣促,容易疲倦、稍微用力即心跳加速等症狀。

她建議,為了補充鐵元素,城市居民最好多用鐵鍋炒菜,特別是鑄鐵鍋。另外從膳食營養平衡的角度來看,女性朋友最好還是多喝含鐵量豐富的果汁而少喝茶,因為這樣可以從果汁中吸收一部分鐵元素。當然,像菠菜等這些含鐵量豐富的蔬菜,經常買一些回來吃吃是可以避免貧血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