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瓶裝果汁儘量少喝,都是爛水果製作

近日,媒體曝光匯源等果汁企業收購腐爛瞎果加工,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瞎果是什麼果呢?可以加工做成果汁嗎?瞎果不能做果汁,存在潛在危害。中國吃網為你介紹瞎果是什麼果。

最近有媒體報導,瞎果被指流入果汁企業。匯源、安德利和海升等知名果汁企業捲入腐爛瞎果加工果汁事件。下面小編帶你看看腐爛瞎果榨汁事件的具體情況。

瞎果是什麼果?

“瞎果”指的是由於一些各種原因並沒有得到很好保護而腐爛變質,或是在未成熟之前就跌落的水果。“瞎果”不能做果汁,本是常識。一些果汁企業不遺餘力地宣稱製造果汁的原料皆是優質水果,如果說一套、做一套,用“瞎果”當原料,不僅涉嫌欺騙消費者,更是損害消費者健康的行為。

相關媒體日前披露,匯源、安德利和海升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果汁企業,收購廉價“瞎果”做果汁。果農表示,“瞎果”都送到果汁廠做成果汁或是濃縮汁,品相較好的但是不能達到零售程度的水果一般都運往罐頭加工廠。

這些被中間人收購“瞎果”最終流向當地或外地大型的果汁生產企業,報導引述負責運送的貨車司機稱,“瞎果”送到果汁廠後,便會傾倒於廠內的果槽中,然後用可能含有消毒殺菌成分的清潔水沖洗,水果腐爛部分便可能被沖掉,之後就直接送入榨汁機。

匯源公關部負責人對上述情況表示,並不存在使用“瞎果”作原料,而可能是果農搬運及擠壓等情況導致水果破損。而公司內部也有甄選環節,收購水果後,會先經多個工藝技術處理,最後才進入生產線,並沒有品質問題的水果。

其實,用劣質水果製造果汁,早已不是新聞。據業內人士稱,我國果汁企業榨汁用的原料果檔次較低,絕大多數榨汁用果,都是從鮮食果中挑出的中、低檔果,甚至是落果、爛果,這些落果由於落地與土壤接觸,存在潛在危害,而爛果又由於受到細菌或真菌的感染會產生大量毒素,這些都給原料的衛生安全控制帶來了難度。


問題果汁是如何通過檢測的?

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高彥祥教授稱,目前中國的果汁行業除濃縮橙汁、橙汁及橙汁飲料果汁含量的測定有國家標準外,其他水果濃縮汁、果汁和果汁飲料果汁含量測定均沒有國家標準,果汁企業均是根據自己工廠制定的標準進行生產。正因為如此,一些果汁企業就敢誇大果汁含量,在產品包裝上標注100%果汁、純果汁、純果肉等,其實那只是一個數字而已。檢測標準缺失,加上監管乏力,“瞎果”搖身一變成美味果汁也就不足為怪。

食藥局調查匯源等使用腐爛瞎果榨汁

 

記者9月23日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瞭解到,針對媒體報導匯源等4家果汁飲料生產企業涉嫌使用腐爛“瞎果”加工果汁的問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已緊急部署安徽、江蘇、山東等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開展調查,並對企業進行監督檢查。

根據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山東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自2012年12月以來一直未生產果汁。徐州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當日未生產,現場未發現原料水果。安徽碭山海升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匯源集團皖北果業有限公司現場未發現有腐爛水果存貨。碭山縣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已責令兩家公司停產自查,配合執法部門調查,並現場依法對兩家公司的產品進行了抽檢。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表示,相關省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將視進一步調查情況,若發現違法行為,將依法嚴肅處理。

“瞎果事件”揭開大品牌身後“蠻荒”字型大小

“收購變質水果,用以榨取果汁”,本只應是黑心小作坊的路數,卻不想竟被某些“著名企業”發揚光大。任何一家有追求的公司,都遠不該是這般貪圖小利的投機嘴臉。

實在很難想像,處於市場領先地位的果汁廠家,居然會用“瞎果”充當原料。至少,從收益與風險角度來衡量,此一飲鴆止渴的做法並不精明。也許,事情更合理的解釋是這樣:對於那些分支極多、構成龐雜的巨型企業而言,終端掌控者難以形成有效的內部控制,也就有了“某地某廠”違規操作的現象。當然了,即便如此,母企與子企既屬一體,面對醜聞也就無法切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