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惹上“變壞門”的洋品牌 都讓含毒醜聞不了了之

在華產品被曝出含有有毒物質、在他國產品不含有該物質、洋品牌涉嫌制定“內外有別”的雙重標準、洋品牌聲明在華產品“符合中國標準”……

這就是近年來諸多洋品牌被曝“含毒”前後的一般事態發展路線。

利益驅使下,在母國謹言慎行的洋品牌們,也選擇適應中國的“低門檻”。中國消費者很憤怒,因為自己信賴的洋品牌“變壞”了。不過,真正要檢討的是,我們的標準是不是已經落後太久了?

“致癌門”:強生嬰兒洗髮水

2011年11月2日,美國安全化妝品運動聯盟表示,強生嬰兒洗髮水中含有可致癌的二惡烷以及季銨鹽15。同時,強生被指在全球實行雙重標準——其在“明令禁用”的英國、日本等8國所售產品已不含有這些物質,但在“允許添加”的美國、中國、加拿大等5國市場所售產品中仍含有這些物質。

根據《化妝品衛生規範》規定,二惡烷禁止用作生產原料添加至最終產品中,季銨鹽 15是允許添加的56種防腐劑之一,含量不能超過0.2%。強生(中國)有限公司聲明稱:“強生嬰兒產品,包括防腐劑在內的各種成分都是安全的,並且被產品銷售所在地的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監管所批准。”

11月8日,強生表態:“不會召回相關產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正組織開展相關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工作。”

“轉基因門”:卡夫餅乾

2005年3月14日,全球性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指出,在中國出售的卡夫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樂之三明治餅乾含有轉基因成分。2004年5月,卡夫就在歐洲市場上向消費者明確承諾,生產銷售的產品不含轉基因。但在中國,其產品含有轉基因成分,而且沒有在產品的顯著位置做相關標注。

事情曝光後,部分超市下架並封存了卡夫餅乾,但卡夫聲明稱,產品不含有中國要求標示的17種農業轉基因生物成分。國家質檢總局隨後表示,轉基因食品在市場上銷售多年,是否對人體有危害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因此政府部門不會對相關食品採取措施。

“防腐劑門”:零度可口可樂

2011年7月17日,臺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在上海可口可樂飲料公司生產的零度可口可樂原液中檢驗出“對羥基苯甲酸甲酯”防腐劑,這種防腐劑在臺灣被列為“禁止添加物”。隨後,該公司稱“產品送錯,應在大陸銷售”。

可口可樂方面稱:“按臺灣地方法律規定,該種防腐劑並不允許使用在汽水中,但按照中國大陸的規定,對羥基苯甲酸甲酯這一防腐劑是合法添加劑。”

隨後,國家質檢總局表示,他們已經把相關情況通報給進出口食品安全局以及負責國內食品市場監管的食品生產監管司,質監部門對此事將會高度關注。但目前,零度可口可樂仍然在售。

“過敏門”:雀巢米粉

2011年4月,綠色和平組織指出,雀巢“牛肉蔬菜米粉”中被檢測出含有抗蟲轉基因成分Bt基因,該成分會引發免疫系統反應,是潛在的致過敏源。

2005年,雀巢就在歐盟、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巴西等國家和地區承諾在其食品中不使用轉基因原料,但卻一直拒絕對中國消費者作出同樣的承諾。雀巢在事後發表聲明稱,雀巢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嬰幼兒食品完全符合中國法規及標準的要求,消費者可放心食用。事後,中國疾控中心通報稱,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有爭議,政府部門不會採取措施。

“化學門”:麥當勞“麥樂雞”

2010年7月,美國有線新聞網路指出,麥當勞的“麥樂雞”中含有橡膠化學成分“聚二甲基矽氧烷”和石油提煉成分“特丁基對苯二酚”,“如若人體攝取該物質超過1克,就會出現反胃、耳鳴、作嘔等副作用,甚至會感到窒息和虛脫。”隨後,“麥樂雞”在美國被叫停。

但麥當勞並未叫停該產品在中國的銷售,麥當勞(中國)公司表示,“上述兩種化合物存在于‘麥樂雞’中,但均符合中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對消費者的健康無害。”

隨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組織抽樣檢查並發佈公告稱:“特丁基對苯二酚”含量未超過《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規定的最大允許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