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養生誤區你陷進了幾個?

現在人人都在談養生,但是好多人都存在養生誤區,下面就看看這養生的大誤區,你有沒有犯過這樣的錯誤。

誤區一:爭強好勝,A型性格最傷“心”

渴望成功是很多職場白領的夢想。生活中時不時會聽到CEO猝死的新聞。電視娛樂節目《非誠勿擾》裡,也有很多男嘉賓立志35歲前要賺滿一個億、公司五年內要上市等。而普通白領們,有的是為CEO所迫,有的想成為CEO取而代之,因此雄心勃勃,爭強好勝,對自己寄予極大的期望;苛求自己,不惜任何代價實現目標;以事業上的成功與否,作為評價人生價值的標準;把工作日程排得滿滿的,試圖在極少的時間裡,做極多的工作;終日忙忙碌碌、緊緊張張,不知道放鬆自己,極不情願把時間花在日常鎖事上……

專家分析,這一類白領通常具有現代心理學認為的A型性格。殊不知,這類爭強好勝、苛求自己、終日忙碌、不知放鬆的A型行為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他表示,“心病也需心藥醫”,善養身者,必先養心,心臟病患者要加強心理調節,樂觀精神可能有助於減緩動脈硬化的過程。“心態一定要好,不要覺得成功就等於幸福,這個是無法畫等號的。”

誤區二:亂服藥膳,萬人同吃阿膠米仁

專家提到,不少都市白領喜歡自行保健。許多女性一到冬天喜歡服用阿膠,有時裡面還加入芝麻、核桃、棗泥等。阿膠確能補血、止血,滋陰潤燥,對血虛、出血及陰虛燥熱之女性是佳藥。但阿膠是用驢皮熬制而成,有些阿膠裡還加入牛皮、馬皮熬制而成。這些皮類其性滋膩,有礙消化,脾虛便溏之人則不宜服用。因此,醫生開方時會與幫助其消化吸收的藥物配伍,以免形成呆滯;而自己盲目服用時則要注意是否對症,避免礙滯脾胃等問題的發生。

眼下還有很多宣傳說米仁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抗癌,於是很多人常年食用。“我在門診上有一位病人,就是一年四季吃米仁,連吃兩年,結果現在他的肚子是天天拉。米仁是寒涼之性,一年四季吃的話違背了自然規律,到了冬天本來應該養陽,但繼續吃米仁,導致脾陽受到了損傷,所以胃腸道受損。”教授說,如果一直想吃米仁,也有辦法“擺平”,比如在做飯的時候先放米仁再放點溫性的大棗、糯米進去。

誤區三:工作太忙,退休後再養生保健

對於養生,有些人認為:“現在工作太忙,沒有功夫養生,養生保健等到退休以後再說!”專家對此分析說,不管什麼人,生命過程大致都是相同的:人總是從健康變成亞健康,然後出現軀體的功能紊亂,再變成器質性病變,最後發生臟器損害、臟器衰竭,最終走向死亡……世界上有兩件事情往往是一去不復返的:一個是青春,一個是健康。一個沒有時間養生,或者不注意養生保健的人,終有一天要住院的。因此,養生應該從沒有病的時候開始,因為有了病再養生就來不及了。

“動脈硬化是老年病,我還年輕,等我老了再說吧。”對於動脈硬化,時下不少白領抱著這樣的態度。醫生指出,動脈硬化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時不“護心”,到60歲後再保養就來不及了。曾有一項資料說,美國在越戰和朝鮮戰爭時解剖戰死士兵的屍體,發現十幾歲、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血管已經有粥樣斑塊了。如今,人們營養過於豐盛,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也發心梗了,所以護心要從早做起。

專家介紹,形成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中,年齡、性別、遺傳(如家族史)是無法干預的,譬如男性容易得心血管病、女性容易中風、老年人容易發病等;但是否吸煙、肥胖、高血壓、膽固醇升高等是可以干預的。簡言之,從今天開始,“管住嘴,邁開腿,不抽煙,少喝酒”。

誤區四:胡吃懶動,熱衷尋找靈丹妙藥

專家透露,遇到過不少貌似注重養生保健的人,一場一場聽講座、做筆記,卻從不把聽來的養生保健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有的認為養生保健的關鍵就是找靈丹妙藥,有的乾脆直接說“醫生,你給我開一張方子吧,我吃藥就是了”。

專家表示,養生並無靈丹妙藥,唯有真正從改變生活方式做起,從現在開始,從當下開始。比如說人人都知道要控鹽控糖控油,可現在的白領應酬多、聚餐多,鹽糖油攝入超標。怎麼辦?自己買菜回家做飯。

有網友提問道:“請問久坐不動的白領應該注意什麼?”專家回答,“那你動呀”,卻被告知“沒時間”。不少白領的工作性質決定其白天上班連續數小時坐在電腦前,有些人下班回到家後也面朝電腦、電視而坐,不注重運動。其實,久坐對健康的損害比吸煙還大。運動則能幫助降壓、降糖、降脂。有的白領抱怨沒時間運動。專家表示,把工作、生活中的事務“二八開”,真正值得百分之百投入精力的也就20%。“白領們不妨這樣分分看,問問自己‘你真的有那麼忙嗎?’、‘時間真的那麼少嗎?’所以,很大程度上還是心態不好讓我們疲於奔命。”

誤區五:三高患者,愛吃高價補益膏方

眼下“冬令進補”風潮席捲中國,但膏方是否適合所有人?需要打個問號。膏方是指正常人在正常情況下,為“冬藏”而服用的調理品。但現在很多“三高者”也熱衷吃補益膏方。甚至在某些人看來,膏方不上萬,就顯示不出自己的身價。

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人,當醫生給他們開好膏方後,一看價格七八百元,反應都是“太便宜,給我開貴點的藥,吃了更滋補”。但許多都市人群更需要的是消脂排毒、活血化瘀、平肝潛陽等治法,而非滋補治法。

換言之,即便冬季要進補,也需按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補法各不一樣。如易反復感冒的人是衛虛,需要補衛陽;經常遇冷即腹瀉的人是脾虛,需要補脾陽;倦臥腰痛,小便清長的是腎虛,需要補腎陽等等。也就是說飲食保健和中醫治病一樣,也需要辨證施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