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福奈特朝內店洗衣被曝水洗冒充乾洗

漸入寒冬,價值不菲的羽絨、真絲、毛料等服飾,很多都會被送去專業清洗,大街小巷的洗衣店迎來洗衣旺季。

洗衣店裡,名貴服飾的清洗費要價不菲。消費者只在洗衣店前臺送洗付費,然而,在看不見的洗衣店內部,名貴服飾是否真的受到了和清洗費一樣高的“待遇”?

近20天來,記者“入職”北京福奈特連鎖洗衣機構多家連鎖店,個別洗衣店裡,為節約成本,部分本應該乾洗的衣物被投進了水洗機,男女內衣、襪子被混洗,顧客的鞋子被暴洗掉色後,洗衣店直接拿皮衣護色劑上色蒙混過關,而福奈特總部所謂的“使用福奈特自主品牌專業高效清洗劑”,在多個連鎖店裡,不過是從批發市場買來的普通洗滌劑。

水洗冒充乾洗

11月17日上午,陳敏(化名)走進福奈特洗衣店朝內大街店,手托一件大衣。

陳敏說把自己的獺兔毛大衣送至該店乾洗,取回後就放進櫃子裡,最近幾天發覺大衣整體顏色變黃,“是不是洗衣店把我的大衣和其他衣服混洗,被染變色了?”

前臺店員見狀,解釋說是“光線導致色彩偏差”,“之前收洗衣服的店員已經離職。”

苦無對證,陳敏悻悻離開。

此時,洗衣店後臺的水洗臺上,員工小楊正扯過一件羽絨服,拿刷子用力刷衣領。羽絨服洗滌說明標籤顯示,該衣物“不可水洗”。

小楊打開大水洗機,將刷過的羽絨服、棉服一股腦兒塞進去,啟動開關,顧客要求乾洗的羽絨服,瞬間被水浸透,在機器內高速旋轉。“水洗就行,扔烘乾機裡一烘,拍打拍打就沒事了,顧客看不出來。”

8天前,記者“入職”這家洗衣店。“在職”的兩周裡,水洗台前,這樣該乾洗而被水洗的情況陸續出現。

乾洗和水洗的成本

乾洗和水洗成本不同,是洗衣店蒙混的原因。

首先是時間成本,洗衣店有1台乾洗機和4台大小不同的水洗機,衣服放進乾洗機,從洗滌到自動烘乾,需要1.5小時;而放進水洗機,15至40分鐘就能“出鍋兒”。

在洗衣店,很多衣服洗滌說明都有‘單獨洗滌’、‘分開洗滌’字樣,但在洗衣店,只論“鍋兒”。

同三台小水洗機全天候運轉不同的是,該店的乾洗機一般早晚各啟動一次,“攢夠了衣服再啟動,不然太浪費。”負荷十公斤的乾洗機一次可以洗二三十件衣服,不分面料,不分男女(式),只要顏色沒有太大差別,一般都“一勺燴”。

乾洗機內部是一個封閉的可循環系統,利用四氯乙烯等有機溶劑溶解污漬,將衣物內的污垢萃取出來。11月20日,店員小劉打開乾洗機的後蓋,從裡面掏出大量黑色污垢,“按常理,為保證清潔,乾洗機應兩三天就清理一次。咱店裡的乾洗機一個月沒清理了。”

其次是經濟成本,水洗只需加入洗衣粉(有時加少量洗滌劑);乾洗需要加乾洗皂液(也稱堿油),乾洗機內加入的四氯乙烯也是日常消耗品,後者成本明顯大於前者。

顧客不能發現真實的洗滌環節,主要是靠熨燙,老店員小劉說,“乾洗水洗,都要靠熨衣工熨燙,只要一熨燙,乾洗水洗根本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