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社會資本與中醫醫療碰撞

6月19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廣東省中醫院、固生堂中醫、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聯合承辦的資本與中醫健康產業發展論壇在廣州召開。全國知名中醫醫院院長及資本人士就關於如何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和引進社會資本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議題展開激烈地討論。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長王階表示,目前國家已出臺社會資本辦醫和醫生多點執業等政策,公立醫院在深化改革中可探索利用社會資本和資金,拓展業務,助力發展。廣安門醫院開設了國際醫療部,可以承擔國際醫保簽約服務,發展勢頭良好,將擴大規模,改善條件,拓展業務。同時,醫院有聯合辦醫規劃,擴散中醫優質資源,這需要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援,也需要有規模有實力的投資公司參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指出,中醫醫療是中醫健康產業的根本和核心所在。目前國家對公立中醫院投入不足,社會資本進入中醫醫療,中醫事業社會總投入增加,有利於中醫的人才、學科和機制建設。在臺灣,由於民營長庚醫院的建立,整個臺灣醫院的平均住院日都明顯下降,補充政府投入不足,最終是推動了醫療事業的發展。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副院長王成祥談到該院目前正在做的國際醫療服務專案,在醫療設備方面亟待投資商合作。佛山市中醫院副院長何明豐也認為,通過體制改革,引入社會資本,可有效破解制約醫院發展的一些障礙問題,提升效率和速度。

就社會資本對中醫醫療領域關注焦點,美國富達資本VC基金合夥人方宇女士表示,富達資本近年來對中醫服務、產品都有所關注觀察。她認為,中醫服務在個性化醫療保健以及養老、康復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細分領域正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百奧維達創業投資公司管理合夥人呂曉翔介紹,該公司專注于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投資,涉及新藥、器械和技術研發,進入醫療服務則是新的方向和期待。

北京固生堂中醫養生健康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塗志亮認為,無論國際還是國內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體系都要“順勢而為、持續創新”,中醫在健康管理方面有顯著優勢,這是中醫大健康產業的基本發力點,這為民營醫院、投資人提供了機會。

招商致遠資本有限公司投資總監王盛說,過去該公司在中藥領域富有運營資本實踐和經驗,目前在向醫療服務轉移,特別是今年的投資主題就是醫院。他認為,醫院是醫療體系的核心環節,尤其是公立醫院優勢突出,如果打開思路,可以運用多種融資的手段,滿足醫院資金需求。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就社會資本與中醫醫療對接則表示,社會資本進入中醫醫療,應構建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共同成長的長效機制。這首先需要幾個觀念的轉變:一是醫護人員的觀念轉變,很多人仍是不願去私立醫院工作;二是醫生從關注疾病轉變為更加注重養生保健;三是大眾觀念的轉變,願意為養生保健“埋單”。投資者還要處理好長期和短期收益回報的問題,因為醫院的投入屬於長期回報。另外,目前我國疾病醫保跟健康保險之間沒有共同的支付保障體系存在,但是一些商業保險在做健康保險的探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談到,社會資本投入中醫產業,前期工作重心是把中醫行業發展起來,做大做強,使之成為中國人保健養生核心,才能逐漸收到可觀效益。同時,國際中醫服務市場開發不可忽略。

深圳市中醫院副院長李惠林說,投資機構與公立醫院合作的前提,是要由政府出面劃分邊界,會不會存在民營資本佔用公眾資源的問題。合作方式如管理合作、資金合作、技術合作、國際合作等也需要深入思考研究。

最後,美國富達資本VC基金合夥人方宇提出,醫改體制沒有完全突破,在現有的體制下大家都在探索可行模式,比如管理、多點執業、基層服務、集團管理等,不能指望政府把所有事情都解決。

本次論壇對發揮中醫養生、保健、康復優勢,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提升中醫藥的貢獻率,並通過推動資本與中醫健康產業的融合發展,使社會資本成為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先行力量,都具有前瞻性、探索性、戰略性的重大意義。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路,發佈本文為傳遞更多資訊之用,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