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問題食品光明正大的流入農村 竟然沒人管!

廉價變質的問題食品為什麼會流入農村,在城市裡站不住腳就跑到農村,而且沒有任何管制的呢?

每塊1元的名牌巧克力、脹袋漏水的果凍、黴變的辣條……這些國家禁止銷售的假劣食品,雖已在城市難覓蹤跡,卻在農村沉渣泛起。接到舉報後,“新華視點”記者赴山東省濰坊、萊蕪、臨沂等地市,追蹤農村小賣部、批發市場、生產作坊發現,由於監管缺位等原因,一些“問題食品”專供農村市場,嚴重威脅農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體健康。

“問題食品”在農村氾濫,是早已存在的現象。這些“沒人在意是咋生產出來的”食品專門供應農村市場,賣往農村的小賣部,雖售價低廉,卻十分暢銷、利潤很高。而與之相對的是,這些低價銷售的‘問題食品’往往含有非法添加劑、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許多農村的小賣部都開在中小學旁,靠吸引中小學生購買賺錢,“假劣食品被農村孩子當成零食,長期食用,簡直就是‘毒藥’,嚴重危害孩子健康。”

“城裡有城裡的貨,農村有農村的貨,進什麼貨要看小賣部開在哪裡”,這番言論讓人觸目驚心。農村小賣部的“貨源”是當地大型副食品批發市場,那裡是這些“問題食品”的集散地。批發商明目張膽推銷“問題食品”,沒有品質監督部門檢查。而制作假劣食品的地下加工廠雖證件不全,卻“三五個人一年賺個三四十萬不成問題。”

這些人敢光明正大的生產或銷售偽劣的甚至有毒有害的食品,無非是受暴利驅使,且監管缺位,違法成本低。這些精明的無良商人自然知道,生產銷售偽劣和有毒有害的食品肯定是違法甚至是犯罪行為,可能面臨罰款或者坐牢殺頭的危險,但他們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韙,置國家法律於不顧,鋌而走險。這些商人不是個別和少數,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群體。從生產作坊到批發市場,再到農村小賣部,管道通暢,交易便利,以至於“問題食品”散佈到農村的各個角落,氾濫成災。

問題出在哪裡?不能歸咎於這些無良的商人,還是監管的問題。工商、質檢等政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稱農村食品安全“管不過來”,恰是導致“問題食品”在村莊氾濫的根源。針對農村“問題食品”,監管部門的第一反映不是認真承認錯誤、反思改正、抓緊彌補,而是滿腹委屈的哭訴。基層食品執法部門監督執法有漏洞,監管無力,卻還要為自己找藉口,這種態度顯然不能讓人民群眾滿意。

正如有關專家所說,目前我國在城市形成了較為健全的食品安全監管網路,但在農村地區還存在大量“監管盲區”,甚至不少農村成為“被遺忘的角落”。事實上,儘管食品安全常常是我們飯桌上談論的話題,但我們所關注的往往是城市的食品安全,農村食品安全很少進入人們的視野。我們總關心農村供給城市的食品是否健康安全,卻往往忽視了城市供給農村的食品是否有問題。城市有遠比農村健全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而且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認識更全面,也更重視。農村居民比城裡人更能容忍食品品質和安全,就如生產商所說,銷往農村的食品“產品品質絕對過硬”的標準是“肯定吃不死人”。大量在城市難覓蹤跡,城裡人感覺噁心的“問題食品”,由於缺乏各方注意和監管,甚至是得不到農民自己的重視,結果到處氾濫。

農村“問題食品”怎麼才能不出問題?希望農民兄弟不要再“買東西不看品牌和保質期,只要能買得起、吃著香就行。”不要為了圖味覺刺激和價格便宜,而犧牲自己的生命健康。尤為重要的是,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子女,不要再讓他們購買這些廉價的“問題食品”。希望基層食品監管部門重視農村食品安全監管,不要因為有人手不足,無鑒定資質等客觀局限而放鬆,嚴懲制售假劣食品的不法商家,保護好農村的食品安全。

問題食品竟然沒問題,這是一個監管的漏洞,是對人生命的漠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