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佛教養生—我們為什麼會選擇不同的生活

大千世界,各種各樣的人每天都在演繹著不同的生活,但是你知道為什麼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各不相同嗎?除了客觀的因素之外,左右我們選擇的還有三樣:欲望、情緒和想法:

欲望促使我們追求。其中,有善、不善、無記三類,毋須全面否定。欲望不同,故產生幸福的因緣也各不相同。有人以事業有成為追求,在努力工作中獲得幸福;有人以家庭美滿為追求,在天倫之樂中體味幸福;也有人以及時行樂為追求,在聲色刺激中尋找幸福。但我們要知道,唯有善法相應的正當欲望,才是獲得幸福人生的途徑。否則,不僅會背離幸福,更會使人走向犯罪深淵。除具體內容的差異,欲望還有容量多寡的區別,這也是影響幸福的重要因素。少欲者,解決溫飽就能知足常樂;多欲者,擁有再多也欲壑難填。若將欲望比作器皿,少欲有如杯子,輕易就能裝滿;多欲有如汪洋,百川歸海尚不能盛滿。所以,佛陀時常教導弟子們應少欲知足。如若不然,就會將一生耗費於無休止的索取中,甚至無暇享受。

情緒影響個人心情。其中,分健康與不健康兩類。健康的情緒,如喜悅、愉快、滿足等;不健康的情緒,則有憂愁、焦慮、恐懼等。情緒的發生,源於心對境界的感受,但它的變化又會影響內心平衡。正確看待人生和世界,是杜絕不良情緒的根本。此外,還要掌握調節情緒的方法,一旦感染,及時治療,在發病初期控制其蔓延。若不懂得對情緒進行分類管理,而是任其發展,到全面發作時,就難以救藥了。憂鬱症所以會成為現代人的通病,造成自殺率的居高不下,重要原因,就是疏於情緒管理,疏於對心的觀照。

想法決定人生選擇。事實上,多數人的生活只是搖擺於欲望和情緒之間,每天說著、做著的,無非是我要、我不要;我喜歡、我討厭;我開心、我痛苦。有時,人們也會感歎這種生活的無聊與無奈,但感歎之後,多半仍是繼續妥協,繼續隨欲望和情緒漂流。除此而外,很難找到超越欲望和情緒的正確想法,這也是人們所以和幸福擦肩而過的重要因素。因為欲望和情緒是變幻無常的,這使人生選擇變得盲目,使人生目標變得遊移。如果沒有正確的想法作出抉擇,作出取捨,幸福又怎能如期而至?

人們的選擇顯示出了他們的情緒,欲望和想法,每個人的這些觀念都不同,所以各人有不同的選擇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把控好自己的這些情緒和欲望來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