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養生警惕:夏季飲茶牢記“三不宜”

夏天氣溫高,人體出汗多,大量出汗可帶走大量的鉀元素,使體內鉀離子過多喪失,造成低血鉀現象,許多人會出現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現象。喝茶不僅可以為身體補充水分,還能夠迅速補充鉀元素。但喝茶不注意,也會“醉”。

喝茶益處多

1.

2.經過分析鑒定,茶葉內含化合物500多種,有些是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類、蛋白質、氨基酸、類脂類、糖類及礦物質元素等,對人體有較高營養價值。茶葉中維生素C含量大約0.5%,維生素C能有效防治壞血病。

3.維生素E的含量也較高,可阻止人體中脂質的過氧化過程,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4.含有維生素K,可促進肝臟合成凝血素。茶葉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兒茶素類化合物),對胃癌、腸癌等多種癌症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均有益處。

酒能醉人大家都知道,但茶能醉人,你聽過嗎?喝完濃茶或大量茶的人可能出現過敏、失眠、手足顫抖、四肢無力、想吐等症狀,這就是“醉茶”的表現。茶葉中的咖啡鹼是引起此症狀的罪魁禍首。咖啡鹼是一種興奮劑,攝入過多會對中樞神經造成強烈的刺激,從而導致“醉茶”。因此,暑天飲茶要留心以下幾個方面:

不宜過濃

由於茶葉中含有咖啡因,連飲幾杯濃茶後,大量咖啡因被吸收入血液,就會使人頭昏、頭痛,感覺過敏,神經興奮,甚至出現肌肉震顫、心律紊亂、驚厥抽搐等現象即所謂“醉茶”,特別是那些平時多以素食為主,少食脂肪的人,平時沒有飲茶習慣的人,如果大量飲用濃茶,就更容易導致“醉茶”。

不宜過多

茶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飲茶對於清油解膩,增強神經興奮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並不是喝得越多越好,如果飲茶過多,茶水積聚在腸道內,就會妨礙膈肌活動,影響正常吸收。另外,大量水分進入使容量迅速增加,加重心臟負擔,會引起心肺功能異常,特別是會給心臟功能不良的年邁體弱者帶來危險。一般來說,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飲量是比較適當的。

不宜空腹

因空腹胃中含有大量胃酸,茶能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另外茶是用水泡的,熱天汗多,水隨汗排出,排汗又帶走鹽分,會形成飲茶越多,汗出得越多,鹽分失得越多的惡性循環。這種惡性循環會使體內滲透壓失衡,出現四肢乏力、心神恍惚,容易造成酸中毒。

此外,發生“醉茶”時,不要緊張,應立即吃些飯菜、甜點或者糖果,這些都可以起到解醉的作用。醉茶患者症狀較重的,表現為心慌、悶氣、呼吸急促等,則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患者自己不能確認是否為醉茶,可以詳細說清自己一天之內的飲食、活動等情況,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判斷。

綠茶最佳

氣候炎熱時,人體的新陳代謝很旺盛,出汗量大,飲茶宜飲用綠茶。綠茶是沒有經過發酵的茶,其維生素C和茶多酚的含量比紅茶多得多。綠茶更具有降火、消暑降溫之功效。而紅茶性溫熱,宜冬天飲用。剛採摘下來不足1個月的新茶,此時茶裡面的多酚等成分未經充分氧化,對人體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飲後易發生胃痛、腹脹。

茶雖好,但也要因人而宜

對於患有神經衰弱、神經衰弱、貧血、心臟病、胃潰瘍等病人都不適合飲茶。

1.便秘的人。因為茶葉的兒茶多酚類物質對腸胃類粘膜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因而影響了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大便幹結,引起便秘或加重。

2.神經衰弱、失眠症的人。由於茶葉中的咖啡鹼對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有著明顯的興奮作用,飲茶尤其是飲濃茶,會使人腦處於一種過度興奮狀態而得不到休息。

3.缺鈣或骨折的人。因為茶葉中的生物鹼類物質會抑制十二指腸對鈣質的吸收。同時還能促使尿中鈣的排出,使人體鈣質少進多出,導致缺鈣和骨質疏鬆,使骨折難以康復。

4.患有胃潰瘍的人。因為人的胃裡有一種能抑制胃壁細胞分泌胃酸的磷酸二脂酶,而茶葉中的茶鹼會降低磷酸二脂酶的活性,使胃壁細胞分泌大量胃酸。

5.貧血者。因為茶葉中的鞣酸會使食物中的鐵形成不被人體吸收的沉澱物。

6.痛風病人。因為茶水中的鞣酸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因而不宜飲茶,更不宜飲泡得過久的茶。

7.高血壓或心臟病人。由於茶葉中含有咖啡鹼對人體有強心興奮作用,而這種興奮過程會影響到機體的生理活動,提高某些基礎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