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肝吸蟲病的癥狀

肝吸蟲病是一種由于寄生蟲而引發的疾病,大多數得病的人都是因為吃了不干凈的食物所造成的,尤其是一些水產類的食物,比如海鮮之類的。這些食物都會給寄生蟲提供了寄生得機會。而且寄生蟲太小用肉眼根本就不可能發現它的存在,有些人又因為各種原因吃了含有寄生蟲的食物導致致病。寄生蟲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人的身體。

肝吸蟲病一般很難快速的發現,等發現了的時候過肝吸蟲病可能已經是患上很久。因為這個時候它已經有些很明顯的癥狀表現出來。肝吸蟲病還是應該越早發現越好,如果能夠提前的了解肝吸蟲病的一些癥狀的話就可以及時的控制并治療。

肝吸蟲病的癥狀:

本病一般起病緩慢,僅少數短期內重度感染的患者臨床上表現為急性發病。輕度感染者常無癥狀或僅在食后有上腹部飽脹感、食欲缺乏或輕度腹痛。患者易疲勞。糞便中可檢出蟲卵。較重感染者通常起病較慢,有食欲缺乏、上腹飽脹、輕度腹瀉、肝區隱痛。24%~96.3%的患者有肝大,以左葉為明顯,有壓痛和叩擊痛。可伴有頭暈、失眠、疲乏、精神不振、心悸、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癥狀。

個別患者因大量成蟲堵塞膽總管而出現梗阻性黃疸,甚至發生膽絞痛。慢性重復感染的嚴重病例發展為肝硬化及門脈高壓時,出現消瘦、貧血、腹壁靜脈曲張、肝脾大、腹水、黃疸等。嚴重感染的兒童可出現營養不良和生長發育障礙,甚至可引起侏儒癥。嚴重感染者常可呈現急性起病。潛伏期短,僅15~26天。患者突發寒戰及高熱達39℃以上,呈弛張熱。食欲缺乏、厭油膩食物、肝大伴壓痛,有輕度黃疸,少數出現脾大。數周后急性癥狀消失而進入慢性期,表現為疲乏、消化不良、肝大伴壓痛等。

肝吸蟲病癥狀輕重不等,一般可將其分為三度:①輕度可無自覺癥狀,只在糞便檢查時才發現蟲卵者。或有輕度胃腸道癥狀,如食后胃部有壓痛感,軟便等。約占35%。②中度主要有較明顯胃腸道癥狀,如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右上腹脹痛,肝大,輕度水腫。如并發細菌感染可繼發膽管炎、膽囊炎。約占55%。③重度有明顯胃腸癥狀,反復腹瀉或便秘,右上腹疼痛或有脾大、腹水、貧血等。多見于兒童,約占10%。

同一患者可有上述臨床類型中幾種同時存在。此外,尚有極少數來自非流行區,初次大量感染的患者,于感染后1個月左右可突然發病,呈寒戰、高熱,中上腹或右上腹脹痛,肝大伴壓痛,輕度黃疸,亦有脾腫大者。血中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高。極個別患者出現類白血病反應。數周后急性癥狀消失而仍有消化不良、乏力、肝大等表現

看不見得敵人才是最可怕的敵人,對于寄生蟲這一看不見身體殺手來說,人們只有好好的預防才不會讓它有機可乘。不要吃沒有煮熟的食物,不要吃隔夜的飯菜,少吃那些適合寄生蟲生存的海鮮類的食物。所有的食物一定要經過高溫煮過才吃。這樣可以最大的預防這種類似肝吸蟲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