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關于文靜寶寶的常見誤解

家里有個能說會道的寶寶,經常會把父母逗得眉開眼笑,是家里的開心果。但如果遇上不喜歡說話的寶寶,應該怎么辦呢?父母是不是得要想辦法幫來助寶寶說話呀?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盤點關于文靜寶寶的N個誤解。

Δ 不愛講話≠不會交流

年幼的寶寶,可以通過很多種方式和父母及周邊的人進行交流。比如哭聲、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目光等和大人進行交流。孩子說話慢或是說得少,父母不要心急,這并不代表孩子不聰明或是反應慢,可能孩子還沒有到語言暴發期,等待花開需要時間,也需要過程,不能太過心急,只要孩子健康就好。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反應遲鈍,目光呆滯,經常呼喚孩子沒有回應,家長就要引起注意了,可能孩子聽力有問題,是聽力導致了孩子語言發育緩慢,要及時就醫。

Δ 不愛講話≠不認真聽

有些孩子學說話要比同齡人學得慢一些,這是很正常,父母要花多一點時間和寶寶說話。寶寶可能不會用語言和你交流,但并不代表寶寶沒有認真聽你在說什么。比如你給寶寶講故事,他會聽得入了迷,然后開心地大笑,或是說到緊張的情節時他會爬到你的身邊,緊緊地靠在你身上。寶寶雖然沒有開口和你交流,實際上他已經聽懂了故事中精彩的場景,這對寶寶日后語言的形成和發展都能起到幫助。

Δ 不愛講話≠寶寶很笨


不愛說話的孩子,他們也擁有豐富的情感和思維,甚至比愛說話的孩子想得更多,思維更活躍。有些父母總是擔心孩子不會說話,遲遲不開口,這可怎么辦?孩子聰不聰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游戲就能一目了然。比如和寶寶一起玩親子游戲,玩過好多游戲的寶寶一次兩次就能記下來,代表寶寶記憶能力好,動手能力好,而動手能力和記憶能力都是大腦在掌控,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很不錯,是一個聰明的寶寶。不愛說話可能是受周邊環境或是語言期比較慢的原因,父母可以多和寶寶聊天,播放寶寶愛看的動畫片,經常呼喚寶寶的名字,重復給寶寶講同一個故事,等來幫助寶寶學會說話。

Δ 不愛講話≠不想說話


寶寶雖然不愛說話,但是他們開心時會發出一些奇怪的聽不懂的聲音或是手舞足蹈,這表示他們雖然不說,但他們很想說話,還需要一點時間來給他們做準備。耐心地等一等,多陪孩子聊聊天,很快他們就學會開“金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