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秋燥困擾 5種養生湯飲輕松搞定

秋季,天氣逐漸轉涼,空氣濕度下降,水氣減少,蒸發速度加快,干燥度增大,“燥邪”乘機而入,傷肺、傷陰、傷津。就說鼻子吧,黏膜嬌嫩,血管豐富且脆弱,“燥邪”致鼻腔干燥,血管破裂,怎能不流鼻血?至于咽、喉以及氣管,同樣難逃“燥邪之劫”,以致咽干喉燥、干咳聲聲,甚至誘發支氣管炎。中醫學稱之為秋燥癥。

那么,在秋燥的影響下,日常有那些常見的疾病食由其引起的呢——

秋燥猛如虎,三種疾病最常見

1.“爛嘴角”

醫學上稱為口角炎,表現為口角潮紅、起皰、皸裂、糜爛、結痂、脫屑等,張口還可出血。除了氣候干燥外,缺乏B族維生素如B2等為其主因。

預防策略:多安排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胡蘿卜、新鮮綠葉蔬菜等。同時不要舔唇,或者撕皮,以免誘發或加重“爛嘴角”。

應急處理:一旦患了口角炎,可口服復合維生素B,局部涂用硼砂末加蜂蜜調勻制成的藥糊,或用冰硼散、青黛散等局部涂抹。

2.皮膚干燥

秋天的肌膚更渴望滋養,肌膚很容易流失水份。特別是天氣較冷時,皮膚會更加干燥,重者發生皴裂,引起紅腫、疼痛。

預防策略:保持室內合理的濕度,空調房里可在身邊放上一盆水;隨時用潤膚品滋潤保護皮膚,以減少與衣物的磨擦;特別容易干燥的部位宜多涂上潤膚品,比如臉頰、額頭、臀部等。

應急處理:發生皸裂后,可涂上滋養抗菌的軟膏,如防凍膏、金霉素軟膏等。

3.流鼻血

主要原因是身體缺水,導致鼻腔黏膜干燥所致。

預防策略:多補水,比如食療方中的秋梨湯、柿子汁、荸薺湯等勤飲用。或適當多吃一點水果與蔬菜。洗臉時,用一點清水洗一下鼻腔前部(注意不要把水弄到鼻腔的里面,防止嗆水)。經常用小棉簽蘸嬰兒油或潤膚露擦拭鼻腔前部。平時不要用手挖鼻孔。

應急處理:一旦發生鼻出血,不要驚慌,頭保持豎直,將消毒棉卷或清潔的紙巾卷塞進出血的鼻孔,注意不要插入過深。同時用冷水輕拍的后脖頸,也可使用小冰袋冷敷。如果無效,應盡快就醫。

預防秋燥,調整食譜是關鍵

對于秋燥引起的這些生理疾病,除了日常的運動保健外,調整飲食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而其中的關鍵又在于科學安排三餐,原則是在堅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適當向能養陰、生津、性味甘潤的食品傾斜。具體說來,一是清熱祛燥的粗糧雜豆類,如麥片、黃小米、玉米、綠豆、白蕓豆等;二是應季的蔬果類,如蘿卜、綠葉蔬菜、芋頭、南瓜、黃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棗、荸薺等;三是滋陰潤燥的葷食類,如鴨肉、河魚、河蝦等。

而根據這些滋陰食品,我們相應地有了如下幾種防止秋燥的湯飲推薦給各位——

1.蓮藕排骨湯

原料:蓮藕500克,豬排骨500克,黃酒、生姜、蔥、鹽稍許。

制作方法:豬排切段寸長,在沸水中過2分鐘左右,棄水;將藕洗凈切片,與排骨同置1500毫升溫水之中,加黃酒、姜、蔥少許,水沸后文火燉90分鐘左右,加少許鹽,即可食用。

功用:補脾益肺。適合于任何體質服用。

2.雪梨銀耳羹

原料:雪梨2個、銀耳50克、冰糖100克。

制作:雪梨切片,銀耳泡軟時去掉硬根。鍋內加水,放人梨、銀耳、冰糖,煮半小時,即可食用。

功能:益氣、滋陰、止咳,預防秋季燥咳。陰血虛體質更宜。

3.蜂蜜蒸百合

原料:百合120克,蜂蜜30克

制作:將上品拌和均勻,蒸令熟軟。時含數片,咽津,嚼食。

功用:補肺、潤燥、清熱,適用于肺熱煩悶,或燥熱咳嗽、咽喉干痛等癥。

4.甘蔗山藥粥

原料:新鮮甘蔗榨取汁約100~150毫升,山藥50克,粳米50克。

功用:本粥功能清熱生津、養陰潤燥,適用于熱病恢復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煩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結等。

5.生地粥

將鮮生地黃30 克細切,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熬沸約半小時后,濾汁,再復熬一次;合并藥液濃縮至約100毫升,備用;75克粳米淘洗后煮成白粥,摻入生地汁攬勻,食時可加白糖少許。

本藥膳具有滋陰益胃,涼血生津之功,可用于陰虛潮熱、盜汗、久咳、咳血、食少、消瘦、熱癥心煩、口渴以及睡起目赤、良久難消等癥。(《飲膳正要》)

小編tips:當然,除了以上介紹的幾種滋陰食譜外,個人更應該根據自己的體質及癥狀選擇相應的食療處方。譬如秋梨湯宜干咳人群;菊花音頻改善咽干喉燥;芝麻木耳湯適用大便干燥;荸薺汁用于流鼻血的人群等等,對癥下藥才是治療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