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研究發現晚飯吃得晚患胃癌風險高

忙碌了一整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吃夜宵是很多人的習慣。但日本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經常吃夜宵或晚飯吃得太晚,都會增加胃的負擔,長期下去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日本東京大學的栗田英男教授領導了這項研究。他們調查了30—40歲胃癌患者患病前的生活飲食習慣,發現他們大都有吃夜宵的習慣,其中晚餐時間無規律者占38.4%。栗田英男分析,吃夜宵對胃的傷害非常大,因為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壽命很短,約2—3天就要再生一次。而這一再生過程,一般是在夜間胃腸道休息時進行的。如果經常在夜間進餐,胃黏膜就不能得到及時修復。另外,晚上吃的食物留在胃裡,會促進胃液大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刺激,導致抵抗力減弱,出現潰瘍。如果常吃一些油炸、燒烤、臘制食品,裡面的致癌物質會進一步傷害胃部。

研究者指出,現代生活方式下,很多人的飲食習慣需要改變,“吃夜宵是件讓嘴巴享受卻讓胃受罪的事情。為了健康,還是少吃為妙。”

導致胃癌發生致病因素

研究表明,胃癌的發生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即飲食結構和飲食行為,環境因素,遺傳因素,胃的其他疾病。這些因素可單獨作用或協同作用,導致胃癌的發生。

1、不良的飲食結構和飲食行為

(1)醃熏食品

胃癌高發區的居民多喜食煙熏的肉乾、鹹魚或蟹醬等。高鹽的醃漬食物對胃癌的發生發展有促進作用。薰制食品中含有較多的致癌物多環芳烴,多環芳烴有代表性的是3,4苯並芘,3,4苯並芘可以引起胃部腫瘤。

(2)飲食中缺乏新鮮蔬菜、水果和牛奶

許多研究證實,食物中缺乏新鮮蔬菜、水果和牛奶,是胃癌病人或胃癌高發區人群的顯著特徵。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E能抑制胃內致癌物亞硝胺的合成,維生素A可以防止上皮組織癌變。新鮮牛奶中富含維生素A和蛋白質膠體,可以保護胃粘膜免受致癌物的作用。所以,缺乏新鮮蔬菜、水果和牛奶,是胃癌發生的危險因素。

(3)飲食中摻入滑石粉

日本人喜歡在粥中摻入少量滑石粉,使之在進食時有滑爽感。據研究,每克滑石粉含有370萬條石棉纖維,而石棉纖維有誘發胃癌的作用。因此有人認為,日本人高發胃癌可能與此飲食習慣有關。

(4)食用久儲黴變的食物

我國胃癌高發區居民常食用久儲黴變的食物,而且在其胃液中能檢出雜色麴菌、黃麴黴菌、構巢麴菌等黴菌,這些黴菌產生的雜色麴菌毒素、黃麴黴毒素等可以誘發胃癌。

(5)喜吃燙食,進食快,三餐不定時

研究發現,喜吃燙食、進食快和三餐不定時,都容易引起胃粘膜損傷,而成為胃癌的發病誘因。

2、環境因素

根據全國胃癌綜合考察結果發現,胃癌高發區常集聚在火山巖地帶,飲用水中鎳和鈷的含量高,而硒的含量低;胃癌低發區常集聚在石灰巖地帶,飲用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與前者相反。研究表明,鎳和鈷等元素有致癌或促癌作用,而硒則有抑癌作用。

3、遺傳因素

胃癌有家族聚集性。雖然同樣的生活條件和飲食習慣可以使共同生活的家人產生對某一疾病的易患性,但這種易患性通常表現在有直接血緣關係的父母子女之中,很少見於共同生活的夫妻之間。這表明除飲食習慣、生活條件等外在致癌因素的作用外,肯定還存在著遺傳因素的作用。

4、胃的其它疾病

某些胃的良性疾病為胃癌的發生提供了很直接的前提條件。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胃酸低下或缺乏,使得胃內硝酸還原酶陽性細菌的含量升高。這種細菌參與內源性亞硝胺類化合物的合成,而這種亞硝胺類化合物有明顯的致癌作用。可以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發生的重要誘因。

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胃癌

在我國各省、市中胃癌的死亡率差別很大,最高的是福建省長樂縣,當地人喜吃魚露,魚露含鹽量達30%以上,可致染色體畸變。因此,飲食對胃癌有重要的關係。

1.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是預防胃癌的保護因素。黃綠色蔬菜、水果富含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前體,維生素A類化合物是癌癥預防劑。人體內缺乏內脂氧化酶,體內不能合成維生素C,必須經常依靠飲食提供,許多新鮮蔬菜、水果中都含有維生素C,但維生素C性質不穩定,容易在貯存、烹調過程破壞,因此,蔬菜要急火快炒,可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維生素C還可防止N-亞硝基化物在體內形成,所以,在吃含硝酸鹽、亞硝酸鹽食物的同時,要大量吃富有維生素C的蔬菜,可起預防作用。平時要少吃熏烤、油炸食品及醃製品,以減少亞硝酸鹽的攝入,禁吃黴變腐爛的菜。

2.大蒜是防止胃癌的保護因素,大蒜能降低人胃液中亞硝酸含量,較多量的大蒜可在胃內抑制硝酸鹽還原菌,阻斷亞硝基化合物合成,因而是防止胃癌發生的保護因素。

3.定時適量飲食,防止多食刺激性食品,防止暴飲暴食,少飲酒,以減少胃炎和胃潰瘍的發生。

4.如有胃潰瘍、萎縮性胃炎、多發性胃息肉則應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