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身體五種內火中醫該怎么來滅?

肺火:

咳嗽無痰或痰少而粘,干咳時間較長,有時痰中帶血;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午后兩顴發紅并有失眠、口干、咽喉發燥、聲音嘶啞、舌紅嫩等癥狀。可用百合30克、紅棗10枚、大米適量共煮粥服,或用沙參10克、麥冬10克、胖大海一枚泡茶飲服。

肝火:

其癥狀類似高血壓、腦中風等,表現為頭痛劇烈、口苦有臭味、容易發怒、兩肋脹痛、肢體麻木、煩躁難眠、吐血、舌邊紅等。可遵醫囑用一些清肝泄火的中藥。

胃火:

實火為上腹部不適,伴有多食易饑、口干、口苦、煩躁不安、大便干結、牙痛、牙齦出血、鼻子出血、舌紅苔黃等。宜以知母、黃苓、淡竹葉、石斛、天花粉等適量泡茶飲服,或者水煎服。虛火則表現為口渴、飲食減少有時有輕度腹脹、低熱或潮熱、大便干燥、舌紅少苔或無苔等。可適量吃些蜂蜜、梨汁、甘蔗汁等。 肝火:其癥狀類似高血壓、腦中風等,表現為頭痛劇烈、口苦有臭味、容易發怒、兩肋脹痛、肢體麻木、煩躁難眠、吐血、舌邊紅等。可遵醫囑用一些清肝泄火的中藥。

腎火:

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牙齒松動或疼痛。傍晚口干、煩熱、失眠、盜汗,伴有腰膝酸痛或脛骨痛、足跟痛及遺精等,舌紅無苔。平時可以用枸杞子、地骨皮泡茶飲,另外加服中成藥六味地黃丸等。

心火:

如果是虛火,則主要表現為低熱、盜汗、心悸心煩、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紅等。用蓮子、大米適量共煮常服,或平時將黃連片含在口中并慢嚼,將藥液咽下,均有清心火之功效。

生地、麥冬、五味子各適量泡茶飲服也不妨一試。如果是實火則表現為反復性口腔潰瘍、心煩易怒、口干、小便短黃伴有淋刺痛甚至尿血、舌尖紅等。治療常用“導赤散”、“牛黃清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