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使用天麻警惕“藥不對癥”

天麻是我國名貴的藥食同源藥材之一,天麻入食最早見于典籍《本經》,云:“天麻久服益氣,長陰肥健,嵩山、衡山人取生者蜜煎作果食之,甚珍”。

一般來說,天麻是沒有毒性的,相關的一些藥理實驗也表明天麻沒有毒性:

急性毒性實驗:小鼠口服或尾靜脈注射天麻素,劑量用到5g/kg,觀察3天,未見中毒及死亡。

亞急性毒性實驗:犬及小鼠給藥4~6天后,經血液化驗,對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無影響。血液化驗測定對谷丙轉氨酶、非蛋白質及膽固醇均無影響。用動物的心、肺、脾、肝、腎、胃及腸作組織切片鏡檢,未見細胞變性。以上結果表明,天麻素對造血系統、肝、腎功能及血酯均無影響。

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臨床多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癥。由于天麻對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等效果顯著,故常被人當成“補藥”服用。但是,如果食用天麻不分體質虛實,氣血盛衰,就有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

服用天麻出現的常見不良反應有:頭暈、惡心、胸悶、皮膚丘疹伴瘙癢等,個別會出現面部或全身浮腫,甚至脫發現象。不僅單用天麻會發生這類反應,有的人服了含天麻的湯劑如半夏白術天麻湯等、中成藥如天麻丸、天麻蜜環菌糖衣片后,同樣會出現對天麻過敏的癥狀。

對天麻的副作用或使用禁忌,古人早有認識。如《本草綱目》云:“久服天麻,遍身發出紅丹。”《本經逢原》也云:“天麻性雖不燥,畢竟風劑,若血虛無風,火炎頭痛、口干便閉者,不可妄用。”

清代名醫吳儀洛更是直言:“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風者忌用”。現代藥理實驗證明:天麻有一定毒副作用,天麻中毒劑量是40g以上,中毒潛伏期是1~6小時。

使用天麻時“藥不對癥”是引起不良反應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食用天麻有以下注意事項:

1、凡病人見津液衰少,血虛、陰虛等,均慎用天麻。

2、重視配伍應用。《本草衍義》有“天麻須別藥相佐使,然后見其功”的記述。古今醫家很少單味使用天麻,而多根據不同病證組方用藥。如:半夏白術天麻湯、天麻鉤藤飲、天麻丸等。臨床證明,單獨使用天麻的效果不佳或者效果不確定。

3、即使針對肝陽上亢、痰阻經絡等實證時,使用天麻也要詳審病情,把握病機,隨證加減,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4、天麻不宜久煎。天麻的主要成分為天麻甙,遇熱極易揮發。天麻與他藥共煎會因熱而失去鎮靜鎮痛的有效成分。所以,天麻最好先用少量清水潤透,待軟化后切成薄片,晾干或曬干研末,用煎好的湯藥沖服,或研末入丸、散服用。

5、使用單味天麻或天麻制劑時,如出現頭暈、胸悶氣促、惡心嘔吐、心跳及呼吸加快、皮膚瘙癢等時,應立即停藥,癥狀嚴重者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綜合上所述,在食用天麻作治療或保健作用時,不要單獨服用天麻,最好按有關的天麻食譜來做。即使要單獨服用天麻制劑,也應先少量服用,如果沒有出現什么不良反應,再按正常劑量或是適當增加數量服用。但是,原則上最好不要超過天麻中毒劑量40g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