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媽媽給寶寶做飯 一定要注意6點

在家中煮飯菜確實讓人放心很多,尤其是給孩子吃的飯菜,更要從食材到烹飪的每一步都自己控制,當然也安全多了。話雖如此,但是很多媽媽卻忽略了這個問題:烹飪過程把關不夠,各種滋生的細菌同樣會讓孩子面對“病從口入”的危險,家中的廚房同樣是病菌的來源。所以,媽媽們在家中做飯的時候,衛生防菌工作可要做好。

衛生烹飪要點一:食材買回來要馬上處理

從外面買回來的食材要立刻處理,就算不是這一頓要吃,也要清理乾淨儲存好,因為細菌繁殖速度非常快,而食物也是滋生細菌的溫床。

買回來的食物,一般要先經過清洗,按乾淨到最髒的順序清洗,先洗水果、瓜類、葉菜、根莖類蔬菜,再洗豬牛羊和家禽肉。為避免交叉污染,最後才是最易受污染的魚、貝等水產類。另外,在清洗瓜類蔬果的時候,最好用小刷子將外皮刷乾淨,因為瓜皮的細菌容易在蔬果被切開時,進入內部造成污染。

衛生烹飪要點二:接觸一種食材洗一次手

媽媽不要嫌手濕了麻煩而忽略了這個步驟。在處理食材之前要先洗手,在處理生熟食材和不同種類食材之間也一定要記得洗手。每次至少洗夠20秒。這樣可以有效減少細菌交叉感染。

衛生烹飪要點三:一次只做一道菜

在做飯時,為了方便,不少媽媽會一次性將要烹調的食材都準備好,不過這種做法並不提倡,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次只準備一道菜,以避免交叉感染。而且不要將生肉和尚未洗清的食材直接放在水池或灶臺上,而最好用容器盛著,避免污染其他食物。

衛生烹飪要點四:吃多少做多少

不要為了方便一下子做好幾餐的飯菜,一餐吃不完,反復加熱下餐接著吃。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飯菜的口味,而且多次加熱會讓食物流失營養。

到了夏天,存放的食物容易變質,孩子誤食就容易引起腸胃疾病。冬天雖然比較適合存放食物,也不建議,當天的食物可以放進冰箱保存,但最好別隔夜,因為將食物放在冷凍室也殺不了細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細菌,一旦回到致病菌適宜生存的溫度,食物就會被再次污染。

從衛生、營養、口感、節約等各個角度來看,都不建議一次做太多飯菜,吃多少做多少,這是最好的。

衛生烹飪要點五:保持廚房通風乾燥

媽媽們不僅要定時給廚房做清潔,還要讓廚房常保持通風乾燥,特別注意廚房抽油煙機、排風和排水設計是否恰當。如果烹飪過程中產生較多油煙,可以同時燒一壺開水,燒開後馬上打開抽油煙機,可以讓氣體快速散出。

衛生烹飪要點六:砧板、抹布用完馬上洗

用完砧板之後,別留在那裡等著處理下道菜時用,而是應該快速清洗後擦乾,要處理第二種食材時再拿出來用。廚房裡不妨多放幾條用途不同的抹布,用來擦手的、擦灶台的和擦碗碟的,但要注意不能混用。砧板種類不同,用途也不同。比如木頭砧板,適合切生食;塑膠砧板不易有刀痕,適合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