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胃切除手術后 病人應得到怎樣的護理?


迫不得已動了胃切除手術的人需要注意,其術后護理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飲食方面、還是環境方面,都需得到專業的指導及護理,那胃切除手術后,病人應該得到怎樣的護理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胃潰瘍經過內科保守治療無效,或潰瘍穿孔、梗阻、急性大出血或癌變時,多需剖腹做胃大部切除術。患者從手術室出來后應平臥位數小時或半天,如無頭暈等可取半臥位。


術后一般可有2-3天的低熱,多不超過38℃,胃穿孔引起腹膜炎者除外。若以后體溫不恢復反而升高,則需警惕有無新的感染。


術后禁食2-3天,期間需胃腸減壓,待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和腹脹減輕時,停止胃腸減壓,方可進食。可進流食,盡量不吃甜食、牛奶、豆漿等易產氣或酵解的食物,避免腹脹。


一般開始進食的量為每次10-20毫升,每天8-10次,進食后如無不適可逐次增量,次數相應減少。飲食調節很重要,特別是早期的合理進食有利于殘胃的再生與復張。進流食3-5天后可進半流質,如稀粥或面條,10-14天后逐漸過渡到軟食,一次進食量以舒適為原則,不宜過飽。


進食后嘔吐的原因很多,一旦發生則應及時與醫生聯系,對癥處理。不宜過度進補,應待胃腸功能良好后。術后早期活動有利恢復,還可防止腸黏連、下肢靜脈栓塞等。一般在術后24-48小時可在床上活動下肢,待血壓穩定后可取半坐位,如無特殊情況,3-5天后可坐起或下肢垂于床邊片刻,一周后下床活動,由室內到戶外,活動量逐漸增加。


溫馨提示:通過以上介紹,我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了胃切除手術后,病人應該得到的護理有哪些,既然知道了就付諸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