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藥大黃的功效

大黃是一種常見的中藥,大黃是一種很清香,,有砂粒感的中草藥,大黃主要用于那些也血的癥狀,大黃的主要作用有瀉下,保護肝臟健康,同時又能促進胰液分泌,可以說是臨床上的一種常用藥,同時大黃也是一種常見的保健用品,中藥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濕熱,涼血,解毒的多種功效。

也正是因為大黃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那么廣泛,因此對于現在人來說了解大黃的功效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黃的功效吧。

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也是中藥材的名稱。在中國地區的文獻里,“大 黃”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在中國,大黃主要作藥用,但在歐洲及中東,他們的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莖紅色。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采挖。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藥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性狀本品呈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長3~17cm,直徑3~10cm。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及星點(異型維管束)散在,殘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繩孔及粗皺紋。質堅實,有的中心稍松軟,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顯顆粒性;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成層環明顯,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成品鑒別 大黃橫切面:根木栓層及皮層大多已除去。韌皮部明顯;薄壁組織發達。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較密,寬2~4列細胞,內含棕色物;導管非木化,常1至數個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并含多數淀粉粒。

根莖髓部寬廣,其中常見黏液腔,內有紅棕色物;異型維管束散在,形成層成環,木質部位于形成層外方,韌皮部位于形成層內方,射線呈星狀射出。粉末黃棕色。草酸鈣簇大黃 晶直徑20~160μm,有的至190μm。具緣紋孔、網紋、螺紋及環紋導管非木化。淀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或多角形,直徑3~45μm,臍點星狀;復粒由2~8分粒組成。用藥鑒別 生大黃瀉下力強,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湯劑應后下,或用開水泡服;久煎則瀉下力減弱。酒炙大黃瀉下力較弱,活血作用好,易于瘀血證。大黃炭則多用于出血證。藥效作用 (1)瀉下作用(2)利膽、保肝 (3)促進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4)抗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注意事項禁忌 凡表證未罷,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以及胎前、產后,均應慎服。如用本品瀉下通便,煎服時應后下,或用沸開水泡汁,否則藥效會減弱。 服用大黃后,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現黃色。此外,大黃哺乳婦女服用后,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

總的來說大黃對人體的健康是有很多的作用的,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利用大黃養生,由其是那么產后正在給孩子喂奶的準媽媽們來說吃了大黃就可能會引起嬰幼兒的腹,當然了日常生活在服用大黃的時候也要注意它的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