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5個關于益生菌的誤區

對消費者來說,“益生菌”是個模糊的詞。隨著聲稱添加益生菌的食品和營養品越來越多,買與不買成了一個難題。

“人們對益生菌的作用、益處以及促進健康、治療疾病存在著誤解。”常年研究益生菌對老人和小孩作用的麻省總醫院全球兒童健康主任醫師帕特麗夏·希博德博士說。

部分問題出在益生菌的宣傳上,她說。沒有任何一種食品或營養品含有包治百病的有益細菌,但是廠商卻都這么說了。例如,某種食品宣稱能夠“幫助消化”,這就是在賣概念。

關于益生菌有太多的未解之謎。雖然對它的科學探索在不斷深入,但是現有研究僅僅萌芽而已。人體每天需要多少益生菌才能維持健康?益生菌在人體內是如何運作的?哪種益生菌對應什么癥狀?這些都是未知數。

“人們不知道這些小東西對應著不同的微生物種類。”希博德說。就連內科醫生被問到的時候,也不知道該給自己的病人開哪種益生菌比較好。她補充道。

為了區分事實和流言,下面指出5個常見的關于食品和營養品中益生菌的誤區:

誤區一:所有含益生菌的東西都差不多

“這是完全錯誤的。”希博德說。理論上,每個在超市能買到的含益生菌產品都是不一樣的,她說。有的益生菌有一個菌落,有的包含好幾個菌落。不同菌落是完全不同的,對健康也會產生不同影響。在不同產品之間,菌落也不盡相同。因為這些不同的菌落對身體有不同的作用,科學家很難梳理清楚每種菌落確切的益處和運作方式。況且益生菌種類有上百萬,科學家也不可能一一地研究。“我們需要知道益生菌在防治某些疾病上的重要特點。”希博德告訴Live Science。

誤區二:益生菌能夠代替藥物

雖然有些人更偏愛自然療法,但是益生菌對他們來說不適合代替藥物服用。“我一向不提倡停止服藥、轉而服用益生菌。”希博德說。相反,人們應該把益生菌作為療程中的輔助手段或備用手段來使用。她解釋說。

誤區三:商品標簽標明了菌群數量

不總是這樣的。食品標簽通常不告訴消費者產品含有多少有益細菌,而是標榜食品里含有“活性細菌”或者“活性培養菌”。配料表里也許會提供更多關于食品中益生菌的信息,例如群屬和種名。希博德說,確實有益生菌產品不標明菌落數量的。按理說,可信賴的制造商生產的高質量產品會標明數量,但他們也只是列出了群屬、種名和菌落名而已。但是有些產品會標明“出廠菌落數量”,這就無法保證你買到手時還剩下多少。某些根本不含益生菌或含量極少的產品,也掛上了“益生菌”的招牌。2013年一項ComsumerLab網站進行的獨立調查顯示,19種含益生菌的產品中,有5種的含量低于廣告宣傳的數量,分別少了16%-56%不等。

誤區四:大多數酸奶都富含益生菌

“它是酸奶,并不意味著它里面就有益生菌。”希博德說。有些酸奶聲稱包含上億的“活性益生菌”,實際上沒有那么多。所有的酸奶里都有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有的廠商在產品巴氏消毒以后還添加了嗜酸乳桿菌、鼠李乳桿菌和酪蛋白乳桿菌等等的益生菌。

誤區五:服用益生菌能預防感冒

希博德說,人們經常尋找那些能夠增強免疫力、讓人少生病的產品。雖然有初步證據證實益生菌對感冒確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沒有有力證據進一步支持這一點。

“證據不是很充分。”她說。研究者們還在努力探尋益生菌增強免疫力的機制,或者進一步說,探尋益生菌在何種條件下能夠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