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父母無心之過也可導致寶寶變笨

對于父母來說,孩子永遠都是上天賜與的珍貴禮物。正是因為如此,有些父母反而弄巧成拙,原本是想培養出一個聰明活潑可愛的孩子,可是自己的一些無心之舉,卻反而導致孩子變笨。那么,好好的孩子是如何被爸爸媽媽教笨的呢?

1.怎么也贏不了的游戲

親子游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體味到團隊的力量,以及相互幫助,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因此,專家才讓父母多和孩子玩親子游戲,提升孩子的思維空間和動手能力。有些家長在和孩子玩游戲時從不把孩子當成孩子來看待,既不幫助孩子也不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甚至認為,這么簡單的游戲根本不需要自己的陪伴孩子就會玩。

結果,孩子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遇到很多自己不會的東西,每次嘗試都是一次不小的打擊,甚至有些孩子出現對自己的懷疑:“我是不是太笨了,連這個都不會玩。”父母要給孩子贏的機會,而不是給孩子永遠也不會的機會。

2.不符合年齡段的教育

孩子才一歲,父母就用兩歲的要求來要求孩子,這對于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一個一歲的孩子和一個剛出生的新生兒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父母怎么能用不合適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呢?一歲的時候父母就要求孩子口齒清晰?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因此,父母不要用不符合年齡段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也不要提前灌輸不屬于孩子年齡段的知識,比如教三歲的孩子學寫字,孩子學得很累,大人教得也很累,彼此都是一種折磨。

3.過多的負面暗示


當孩子遇上學習上的難題時,父母用懷疑的目光看著孩子,似乎在說:“你怎么這么蠢?這都不會!”當孩子不會打開新買的玩具時,你用生氣的口吻對孩子說:“打不開,就不要玩!”孩子則會理解成,你這么笨,還玩什么玩。即便是父母的一個小小的眼神,有時也會傷害到孩子可憐的自尊心,讓他們感受到負面暗示,從而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變笨

·經常鼓勵孩子,即便他做得不怎么好,讓他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在背后默默地關注并支持孩子,但孩子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間,給與孩子自信與支持。

·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并努力幫助孩子實現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其創造相關的機會和平臺。

·大聲地告訴孩子,失敗了或者不會都沒關系,只要我們從失敗中找到原因就有成功的機會,只要有信心就能從不會到會。

父母的言行舉止和不經意間所流露出來的鼓勵和贊美,便是孩子越來越聰明的最好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