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老人性情大變不可忽視心理問題

很多子女都會發現一個現象,老年人越是上了年紀越難伺候,而且性情會有很大的改變,有的時候他們的一些行為也非常古怪,而且一點小事情,也可能引起老人發火,或是對於任何人都開始猜疑。出現這些情況,其實子女不要忽視的就是老人的心理問題,因為老人的心理健康決定他們的性情。

老人性情大變的原因是什麼

老人性情大變的原因是什麼?你知道嗎?據瞭解,心理醫生提醒,老年人出現沉默寡言或失眠加重,有可能是精神心理疾病的初期症狀,家人必須加以重視。心理醫生提醒,老年人出現沉默寡言或失眠加重,有可能是精神心理疾病的初期症狀,家人必須加以重視。那麼下面我們就去關注一下老人性情大變的原因吧!

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在65歲以上的老人中,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心理醫生提醒,老年人出現沉默寡言或失眠加重,有可能是精神心理疾病的初期症狀,家人必須加以重視。

老年人心理問題易被忽視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睡眠中心主任潘集陽指出:“很多人認為,老年人變得沉默寡言或出現失眠等異常是身體機能衰退的正常表現,其實這可能是老年人心理出現問題的徵兆。”

潘集陽表示,判斷老年人是否存在心理問題,可留意以下幾方面——性格變得怪異,對子女漠不關心,對任何事物不感興趣,無端恐懼焦慮等。“舉例來說,原來性格外向活潑的老年人現在不願意出門,即是性格變化;或現在和過去的表現大相徑庭,或跟同齡人的行為有很大的差異。家人應該及時發現並給予幫助,讓患者及時就診,得到正確的治療,就不會發展到病情惡化甚至自殺的一步。”

他同時提醒,老年期精神疾病往往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而導致誤診。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減退,大多有慢性基礎疾病,伴有血管、血壓多種相關的病變,“老年期各種病交織一起,醫生很難識別,治療起來就更難。若得不到及時的診治,會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老人“睡不好”,家人要留心

潘集陽提醒,不少老年人睡眠時間變短,他們自己及家人都不以為然,覺得老年人睡不著、早醒是正常現象。人老了都這樣,但其實,這可能是抑鬱症的徵兆。“據美國研究資料,大部分的老人失眠都是由於心理疾病所引起,使用抗抑鬱藥,老年人生活品質(包括睡眠品質)會大大提高。因此建議,若老人出現失眠,家人就要留心了,應帶其到醫院就醫並遵醫囑適當選用抗抑鬱藥物及早治療。”

如果子女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責怪,要在平時生活當中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心,注重他們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那些剛剛從崗位上退休下來的老年人,心理沒適應過來,那麼就更容易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