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喝酒上臉誤區-不上臉不一定能喝

喝酒上不上臉是朋友們常拿來評判是否能和的標準,但究竟是不是不上臉就是能喝呢?臉紅有事什麼原因造成的,下面我們就來一探究竟吧!

喝酒“上臉”與酒量的大小有直接關係嗎?未必有。喝酒“上臉”的原因很多,其中常見的原因是喝酒後產生了乙醛。乙醛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毛細血管擴張,導致臉發紅。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進入人體後,在乙醇脫氫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則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降解代謝。如果乙醛脫氫酶不足或活性下降,乙醛不能有效降解,體內乙醛堆積,導致局部血管擴張,在臉部就表現為“上臉”了。

有的人喝酒臉不紅,但沒喝兩口就感到頭暈,再多喝兩口就臉色發白而醉倒。

這是因為這部分人體內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均不足或活性下降,導致乙醇不能有效降解,只能依靠肝臟其他效率低的氧化酶系慢慢降解乙醇,體內乙醇因短時間大量堆積而導致醉酒。

也就是說,兩種脫氫酶都有且活性均高的人,酒量就非常大;如果僅有乙醛脫氫酶,且乙醛脫氫酶不足或活性下降,酒量就相對小些,且飲酒容易臉紅。

但是,如果兩種脫氫酶都沒有或活性均不足,酒量就非常小,但未必會臉“上臉”。

為了自己跟別人的身體健康少勸酒,也不要用以前判定酒量的方法去判定別人的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