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抗擊埃博拉的中國女醫生鄒緯:救援無國界

救援的力度仍不及疫情蔓延的速度

安娜坦言:“從埃博拉爆發到現在,整體救援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尤其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援。”

疫情爆發後,往返塞拉里昂的國際航班曾大量停飛,每週僅保留布魯塞爾的一個班次。8月28日,鄒緯前往塞拉里昂時,登上當時唯一一班飛機,空蕩蕩的寬體機上稀稀拉拉只坐了20多人。“這是我有生以來乘的最寬敞的一趟飛機。”鄒緯笑道。

航班停飛極大限制了人員和救援物資的運送,同時塞拉里昂國內的醫療人員也嚴重缺乏。據當地官員介紹,國內註冊醫生只有200多人,而且其中一半都不在國內執業。“埃博拉爆發後,整個國家的基礎醫療體系已經崩潰了。”安娜告訴光明網。

鄒緯和同事正在治療一位患病兒童。無國界醫生在非洲疫區的6所治療中心,共接收了逾5000名病人,其中1200多人已經康復出院。(圖片來源:MSF)

事實上,治療中心一直在不斷擴建,各國派遣的救援隊也在不斷努力。10月2日,我國派遣的解放軍援塞醫療隊在中塞友好醫院籌建的埃博拉留觀中心已經啟用,同時對疫區給予了大量的人員和物資援助。“可是國際援助仍顯不足,救援的力度遠遠達不到病情發展的速度。”安娜甚為擔憂。

她還解釋道,治療中心很多時候都在超負荷運轉,病人都收治不進去。他們無處可去只能回家,可回家就意味著會傳染更多的人,新一波的醫療危機隨時挑戰著救援人員。

“我們希望接下來能看到國際社會更強的救援力度,從而能夠儘快控制疫情。”安娜如是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