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足部七個穴位和疾病的關係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們整天奔波於上下班的途中,終日緊張緊湊的生活已讓很多人的身體走向了下坡路,常常等身體已經不能維持正常的狀態後才想起來去就醫治療;有些人覺得自己疲憊不堪會去做一下足部按摩來緩解自己的不適,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與其這樣不如自己學會足部按摩的手法,在閒暇時間自己按摩也有不錯的效果,趕緊來看一下我為大家帶來的幾種按摩方法吧!

大敦穴取穴法

在選取穴位的時候,可採用正著坐或著躺下來的姿勢,大敦穴位於人體的腳底下,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主治疾病: 眼睛起花、肚子痛、腹肌疼痛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此穴位為人體腳步底下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太沖穴取穴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蹠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太白穴取穴法

取定穴位時,可採用仰臥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太溪穴取穴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臥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申脈穴取穴法

取定穴位時,可採用仰臥或正坐的姿勢,申脈穴位於人體的足外側部位,腳外踝中央下端一釐米凹處。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增進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丘墟穴取穴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丘墟穴位於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主治症狀: 此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狀為:可以使頭腦清晰、能使自己情緒穩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壓力等。

昆侖穴取穴法

昆侖穴位於人體的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腰痛、高血壓、眼疾、怕冷症、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通過以上給您介紹的穴位按摩中,您是否明白了腳底穴位和身體的密切關係,所以當您哪裡不舒服的時候不防試著做一下腳底穴位的按摩,相信可以幫助緩解一些病情,沒病的時候也可以按摩,一方面保健一方面防病,讓自己有一個好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