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控制饑餓感的“開關”

我們常常在一邊講究著“保持身材”重要性的時候,一邊面對肉食巨大的誘惑就敗下陣來。但往往這些食物裡面的脂肪含量的確又特別的高,胃一旦很好的吸收,那麼所有的都功虧一簣了。這時候我們需要選擇可以讓我們“解饞”的食物。

第一個開關:選擇高纖維、低脂肪的食物。高纖維食物,像蔬菜、菌類、水果、粗雜糧等,都是消除饑餓感的高手,也是公認的低熱量食品。纖維含量高的食物能夠充實我們的腸胃,讓人產生一種“撐”的感覺,也就是較強的飽腹感。另外,要控制食欲,避開高脂肪的食物也很重要。我們都有這種感覺,金黃色的油炸食品、甜膩的糖塊蛋糕、高脂肪的漢堡、烤肉等更容易激起食欲,讓人不知不覺就吃下很多,攝入的能量遠超身體的需要。相反,低脂肪的食物,如肉類裡魚、蝦、雞等白肉,或是瘦的紅肉,都含有較低的脂肪和很高的蛋白質,令飽腹感持續時間變長。

第二個開關:兩餐之間吃點零食。一天中有兩個時間點,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會感到有些餓了。一個是上午10點半左右,這時人體新陳代謝速度變快,另一個是16點左右,這時體內葡萄糖含量已經降低。這兩個時間點可進行加餐,選擇一些健康的零食,適時地關閉身體的饑餓感。最好的加餐零食是低能量、而且有飽腹感的食物,如牛奶、優酪乳、豆漿或堅果。另外,也可以吃少量的水果乾,其中含纖維和礦物質較豐富,能幫助預防饑餓,控制食欲。

第三個開關:改變進餐順序。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吃了水分大的食物,比如喝八寶粥、吃湯麵、吃大量少油的蔬菜、吃水果等,都會讓胃裡感受到“滿”,後面的食量自然被控制下來,七分飽的感覺也會提前到來。傳統的進餐順序通常依次是:魚肉、蔬菜、主食、湯、甜點或水果。這樣的順序並不健康,對控制食欲也沒有好處。對於腸胃健康的人來說,不妨先吃清爽的新鮮水果,然後喝一小碗開胃湯,再吃蔬菜類菜肴,把胃填充一部分。這時再上主食,最後上魚肉類菜肴。既能保證攝入充足的膳食纖維,又能避免油脂等過量,保證膳食平衡。

原來這所謂的“饑餓感”是可以通過食物來控制的,這樣不但對胃好,也防止暴飲暴食從而導致的體重增加,或者油脂過多導致的多種疾病。我們還是需要多關注這些“飲食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