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人為什麼會咳嗽?

相信朋友們身邊有不少咳嗽的人,久治難愈的也不在少數,病程短則幾周,長的幾個月,長期劇烈地咳嗽可導致呼吸道出血。咳嗽是很多疾病的先兆,如長期未愈應及早到正規醫院檢查確診。但過度醫療也是不可取的。許多常年咳嗽的病人對止咳的藥物隨意選用,過量使用藥物,甚至濫用抗生素,這都是非常危險的做法。

還有些市民接受了過度的醫療檢查,既有普通的胸透、胸片、血常規檢查,又有CT或MRI、結核菌素、痰培養等特殊的檢查。醫療過度的後果在於:掩蓋了咳嗽的真實性質,混淆了醫療順序和過程,使治療變得更為困難,病程漫長;大大增加了患者的醫療花費;使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目前充斥於市場上的止咳藥物比比皆是,既有傳統的中成藥,如蛇膽川貝枇杷膏、半夏露、青龍合劑,也有現代研製的中成藥和中西合成藥,如急支糖漿、複方甘草合劑、神奇止咳露等。此外還有諸如聯邦止咳露等止咳西藥,可謂舉不勝舉。毫無疑問,不能懷疑這些止咳藥的作用,不然也不可能獲准生產在市場上流通,但為什麼有很多病人抱怨用了藥卻無效呢?問題的關鍵在於每種止咳成藥都有其特殊的組成成分和作用,有其特有的適應物件。若隨意選用,不加分辨,服用以後自然無效,甚至還會加重咳嗽。

專家認為,必須重視分辨咳嗽的性質,尤其重視咳嗽的寒熱屬性,這是應用止咳中藥和中成藥的關鍵。引起咳嗽的原因和咳嗽的表現類型很多,但最為重要的就是分清咳嗽的寒熱。一般來講,咳嗽起因於感受風寒,如淋雨、受寒等,表現為咳嗽不停,痰多且色白,質稀如泡沫,伴有畏寒,遇冷咳嗽加劇,多屬寒性咳嗽。在治療上當選用藥性溫熱、具有散寒止咳作用的藥物。如咳嗽與受寒無明顯關係,呈陣發性咳嗽,痰量少色黃,伴有咽痛口幹,多為熱性咳嗽,治療上當選用藥性寒涼具有清熱化痰止咳作用的藥物。

無論是應用中藥還是中成藥治療咳嗽,分清寒熱的性質是最為重要的。但必須指出的是臨床上真正單純的熱咳或寒咳並不多見,更為多見的則是寒熱同存,寒熱錯雜。因此,在藥物的選用時既應分清咳嗽的寒熱性質,又應明辨寒熱在咳嗽中的地位和影響,從而在藥物的選用上有所側重。長期的臨床實踐表明,寒在咳嗽的治療中比熱更為重要,換言之,應更加重視對寒的治療。其次,要瞭解和分清止咳藥物的性質及適應物件,有針對性地選用。

相對而言,濫用抗生素在感冒咳嗽的治療中則更為普遍和嚴重。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對於感冒咳嗽的治療動輒使用抗生素似已成為慣例。部分患者在開始使用某種抗生素後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能減輕咳嗽,但始終無法完全治癒,一旦受到某種因素的激發,則咳嗽更甚於從前,且服用先前的抗生素毫無效果。於是,更換另一種抗生素,再無效或繼續改換其他抗生素,或由口服改為肌注或靜脈點滴。反反復複,前後服用多種抗生素,仍然久治不愈。

根據中藥理論來講,咳嗽主要是由於風寒、風熱等,治療上應祛除外邪,才能從根本上治癒。抗生素對咳嗽主要是抵抗炎症,這與中醫理論相違背,如果過量使用抗生素,可能當時很見效,但時間長了卻難以病除,導致症狀反反復複,所以還應在醫囑下合理使用抗菌類藥物。我國傳統醫學博大精深,對治療咳嗽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方法,相對于西醫能夠更為系統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