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看便便的顏色和形狀判斷腸道健康

想要每天過得舒適,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當然,在不經意間身體也會向人們發出警告,表達自己的不舒服、不愉快。我們身上有許多地方都能看到身體發出的警告信號,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反映腸道健康的便便。別小看被排出的糞便,它的形狀、顏色和味道都傳達著人體的健康信號呢!

顏色、形狀、味道……糞便反映腸內環境現狀

什麼才是好的便便?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辨野義己博士指出:“排便時毫不費力就可以排出的糞便,才是好糞便的首要條件。”所謂排便毫不費力,指糞便幾乎不需要力氣就可排出,排便後肛門乾淨,也沒有什麼異味,這種含水量約有80%的糞便就是健康的糞便,顯示出腸道的健康狀態。如果糞便含水過多,看起來像在拉肚子;或者糞便含水量太少,容易誘發便秘,這些都不是健康的糞便。

除了軟硬度外,顏色、氣味都是分辨糞便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理想的糞便顏色是黃色~黃褐色,正常的顏色是腸道中有益菌良好作用的證明。當腸道有益菌正常發揮作用時,大腸中的PH值約為6.2-6.8,呈弱酸性,這樣能夠抑制膽汁分泌,糞便就會呈現出黃色。但當有益菌數量減少,無法良好發揮作用時,腸內會呈現弱鹼性,PH值約為7.5,糞便的顏色就會變深,而味道也會從幾乎無臭味變成有強烈的臭味。

當然,糞便的形狀也是分辨它是否健康的根據之一。好的糞便應當是香蕉形狀,一整條連續起來不斷開,這樣就證明軟硬度正好,易於排出。如果糞便的含水量太少,就會斷成一節一節的;而如果含水量太多,則會難以成型。

想要健康排便,三種糞便之力不可少

想要排出健康的糞便,辨野指出,必須要具備三種糞便之力,分別是“創造之力”“壯大之力”和“排出之力”。

他進一步解釋稱,所謂的創造之力,指的是進食的智慧,飲食中有足夠的膳食纖維非常重要,無論是蔬菜、薯芋類還是穀物,都應該均衡攝入;壯大之力指的是腸道中有足夠的有益菌來發揮作用,攝入發酵食品和一些多聚糖對保持和增加腸道中的有益菌有好處,可以吃一些優酪乳、納豆和大豆等食物;而排出之力則指的是肛周的肌肉力量,因為排便也是需要肌肉用力,如果久坐容易導致肛周肌肉失去力量,容易導致便秘,因此人們應當多走路、多運動,減少久坐的時間。

糞便的不同形態反應不同身體狀況

細長的糞便:如果糞便是像蚯蚓一樣又細又長,中途易斷,即使排出了也跟沒排似的不爽,這是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的證明。

硬邦邦的糞便:如果總是排出這種水分不足的硬邦邦的糞便,說明三種糞便之力都不夠,應當注意從飲食和運動兩方面入手共同改善。

糊糊的糞便:如果排出的是糊糊的、味道難聞的糞便,說明酒精、肉類和脂肪等攝入過多,應當減少這些油膩食物的攝入,增加蔬菜、穀物、發酵食物等食品的攝入。

胖圓的糞便:如果是像兔子糞便一樣圓圓的、一粒一粒地排便,則說明腸道受到人體壓力的影響,功能有所降低,應當注意多散步、轉移注意力,減少注意力對胃腸道的影響。

這樣的糞便要引起警惕:

黑便:如果糞便像墨汁一樣發黑,則說明消化道上部有出血的情況,如食道潰瘍、胃潰瘍、消化道炎症甚至癌症等,如果情況普遍,應當及時就醫。

紅便:如果糞便中有鮮紅的顏色,則說明是肛門附近有出血情況,多數可能是大腸炎症或是直腸瘤,也可能是痔瘡或直腸癌等,同樣需要及時就醫。

灰便:如果糞便是像石灰那樣的灰色,則說明是創造顏色的膽汁色素流通有問題,可能是膽結石或者膽囊癌、肝癌等,應當引起重視,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