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平時吃雞肉也有幾個常識問題要注意

生活中人們的飲食條件都很好了,有的會一周幾次吃雞肉,因為雞肉能夠補充人體的營養,但是大家平時對於雞肉的做法是咋樣的呢,有的人喜歡喝清湯,有的人喜歡吃辣子炒雞,好多種做法的,但是我們平時吃雞肉的時候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其實下面的幾個常識問題還是應該注意的,到底需要注意什麼樣的問題呢,關於雞肉來說一定要好好的關注一下的,特別是平時吃雞需要知道什麼常識。

1.雞身上哪些部位不能吃?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楊力指出,雞屁股除了含有大量脂肪外,還聚集著無數個淋巴組織,淋巴中暗藏病菌、病毒、致癌物等有害物質,因此不建議食用。雞脖子是腺體集中的部位,最好剝下雞皮,去掉肉眼就能看到的小肉疙瘩後再加工。雞皮中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容易導致肥胖,誘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建議肥胖和“三高”人群把雞皮剝下後,單獨用水慢慢熬,熬成雞油後,在餛飩、湯類中放一點,可起到調味效果。雞肝中膽固醇含量較高,吃時也要適可而止。

2.柴雞比肉雞更有營養嗎?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從營養補充來說,柴雞和肉雞的營養差別可以忽略不計。但從風味和口感來講,放養、每天吃菜葉和蟲子、生長週期長的柴雞確實口感更好。但從食品安全角度來看,由於柴雞長時間放養,無法溯源,一旦控制不好,安全風險更大。

3.超市的速凍雞和市場上的現宰雞,在營養上有什麼區別?

朱毅指出,速凍雞和現宰雞在營養上沒有區別。在禽流感肆虐的當下,人們一定要遠離活禽交易和現場宰殺,避免染上病毒。另外,帶血絲的白斬雞也不要吃。

4.吃公雞好還是母雞好?楊力表示,中醫認為,公雞性屬陽,溫補作用較強,適合陽虛氣弱患者食用,而高血壓患者和癌症患者不適合吃;母雞性屬陰,滋補效果平和、緩慢,適合產婦、年老體弱、久病體虛者食用。

上面的幾個問題大家好好的看看,其實除了上面講到的幾點呢,還有好多的問題的,如果朋友們還想更多的瞭解的話,還是需要多關注的,畢竟日常生活中對於雞肉的食用是很多見的,幾乎每個家庭都會買只雞回家去做,大人孩子都是很喜歡喝雞湯,尤其是家裡有病人的話,雞肉肯定需要做的有營養,這就應該知道上面的一些基本常識了。